黄川镇,一个听起来就让人心生向往的名字。它位于我国中部的一个省份,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小镇,探寻它的故事。
一、黄川镇的历史渊源
黄川镇的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记载。据史料记载,黄川镇原名黄川铺,因地处川道而得名。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黄川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繁华的小镇。
(一)地理环境
黄川镇地处山区,四周环山,中间是一块宽阔的盆地。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分明,自然资源丰富。镇内有一条清澈的河流,河水潺潺,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二)经济发展
黄川镇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镇内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等。近年来,黄川镇积极发展旅游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二、黄川镇的人文风情
黄川镇不仅风景优美,人文风情也十分独特。
(一)民俗文化
黄川镇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黄川舞。黄川舞起源于唐代,是一种集舞蹈、音乐、戏剧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每年春节期间,黄川镇都会举办盛大的黄川舞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
(二)传统手工艺
黄川镇的传统手工艺闻名遐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黄川剪纸和黄川木雕。黄川剪纸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被誉为“中华剪纸之花”。黄川木雕则以雕刻精细、造型古朴而著称。
三、黄川镇的美食佳肴
黄川镇的美食也是一大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黄川豆腐和黄川腊肉。
(一)黄川豆腐
黄川豆腐选用优质黄豆制作,口感细腻、营养丰富。在黄川镇,豆腐可以做成豆腐脑、豆腐皮、豆腐干等多种形式,味道各具特色。
(二)黄川腊肉
黄川腊肉选用优质的猪肉,经过腌制、熏烤等工序制作而成。腊肉色泽红亮,肉质鲜美,香气扑鼻。在黄川镇,腊肉可以做成腊肉炒菜、腊肉炖汤等多种美食。
四、黄川镇的未来发展
近年来,黄川镇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未来,黄川镇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打造成为一个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一)旅游规划
黄川镇将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制定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重点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二)基础设施建设
黄川镇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三)人才培养
黄川镇将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黄川镇,一个充满故事的小镇,拥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美食。在这个小镇,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气息,体验到原生态的生活。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黄川镇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繁荣。
江苏省。黄川镇地处江苏省东海县东北部,北临山东,东接连云港市区,全镇22个行政村,总面积94.38平方千米(2020年),耕地面积7.9万亩,全镇综合经济实力列市十强,苏北百强。
江苏省。黄川镇地处江苏省东海县东北部,北临山东,东接连云港市区,全镇22个行政村,总面积94.38平方千米(2020年),耕地面积7.9万亩,全镇综合经济实力列市十强,苏北百强。
黄川镇被称为“苏北的米粮仓”,连续十年粮食产量保持亿斤以上,是全国有名的“亿斤粮乡”。面积94.4平方公里;境内物产丰富,交通便捷,农田林网密布,河流交错,环境优美,以草莓闻名,被誉为“中国草莓第一镇”。
黄川镇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东北部,北接山东,东连连云港市区。全镇下辖22个行政村,拥有1.5万户居民,总人口6.12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6万。黄川镇还拥有250名港澳台眷属,总面积为8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达到7.3万亩。黄川镇凭借强大的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市十强和苏北百强之列。
黄川镇被誉为“苏北的米粮仓”,连续十年粮食产量稳定在亿斤以上,获得了“亿斤粮乡”的美誉。此外,黄川镇的面积为94.4平方公里,境内物产丰富,交通便捷,农田林网密布,河流交错,环境优美。黄川镇以其盛产的草莓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草莓第一镇”。每年春天,草莓丰收的季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品尝。
黄川镇不仅农业发达,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镇内分布着许多河流,为当地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同时也滋养了土地,使得农作物生长得更加茂盛。农田林网的建设,不仅美化了环境,也为当地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保障。
黄川镇的交通便利,不仅方便了居民的出行,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这里的道路四通八达,连接着市区和周边的乡村,使得商品的流通更加便捷。
草莓产业是黄川镇的一大特色,每年春天,草莓成熟的季节,黄川镇的草莓市场异常热闹。游客们可以来到这里采摘新鲜的草莓,品尝到最正宗的草莓味道。除此之外,黄川镇还举办各种草莓节庆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黄川镇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观光旅游。这里的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体验农耕文化,品尝新鲜的农产品,感受浓郁的乡土气息。
黄川镇及周边当地方言读“川”为“圈quān”,而非字典“川chuān”。想必字典中多音字统计漏项所为。东海县黄川镇不断加快农村通达工程的实施,先后对辖区许村路、新湾路、前新路、党胜路等20多条总计61.8公里的农村道路进行了硬化改造,初步实现了“村村通”的目标,彻底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随着道路的畅通,路上的车辆也越来越多,时有一些沙石抛洒在路面上,甚至还出现有人破坏公路的现象。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投资数千万元历经艰辛修建的农村公路很可能在两三年的时间内就会破损,甚至失去使用功能。为此,该镇努力探索建立农村公路养护长效机制,着手建立农村公路管理站,相继研究出台了《黄川镇农村道路养护管理办法》,并制定《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考核标准》,配备了专职监管人员,聘请了24名有责任心、威信高的农村公路管护人员,细化养护、路政人员分工,责任量化到人、到线、到路,并与他们签定了养护合同,实行了养护成绩与其劳动报酬挂钩的激励机制,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使公路养护的质量有了明显提升。黄川镇充分依托当地农民具有近20年草莓种植经验的基础优势,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草莓产业,使之走上了高效规模化发展之路。目前,全镇草莓种植面积1.8万亩,占耕总面积近30%,拥有日光温室大棚15000余栋,棚均产量2000公斤,年总产3万吨,产值超亿元。为不断发展壮大草莓产业,党委政府计划在农业开发及其他涉农项目资金的扶持下,二年内再新扩10000亩,力争三年内种植规模达到30000亩,年总产6万吨,产值超2亿元,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让草莓真正成为全镇的主导产业。2001年,该镇引进韩资2000万元兴建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越秀公司,先后获得“连云港市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和“全国粮油产业化重点支持企业”,年出口速冻草莓、果汁等4000吨,产品供不应求,“农户+基地+龙头”企业产业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
随着该镇草莓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迫切需要有个能够为草莓种植户提供技术及市场服务的组织出来为种植户服务,于是草莓协会应运而生。2002年,该镇成立了草莓协会,由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科普工作先进个人谢春光任协会理事长和党支部书记。在运行过程中协会发挥的六大功能作用:即:通过强化科普培训,提升草莓生产科技含量;通过更新品种,提高草莓种植的经济效益;通过统一病虫害防治,为种植户排忧解难;通过推广新技术,提高草莓的种植效益;通过建立专业队伍,拓宽草莓销售渠道;通过创立品牌,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建立育苗中心,草莓科技示范园,引进新品种,增加科技含量,是草莓产业发展的源源动力。因此,该镇在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基础上,还通过县科协向国家、省科协积极申报了育苗中心项目,以科技示范园育苗中心向广大农户提供更多的新品种、新技术,促进科技创新,进一步提高科技在草莓生产中的贡献份额,拉动草莓精品化发展。该镇生产的草莓2002年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黄川”牌草莓商标,同年9月取得了省无公害认证。2004年底,又先后获得到了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无公害基地认证。素有“中国草莓第一镇”美称的东海县黄川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创汇农业”。目前,该镇新沐村种植草莓达1500亩,保护地达1500亩,占总数的100%,其中温室900栋,半亩以上大棚650栋。并形成了以新沭村为中心的1.7万亩草莓规模经济带,占全镇耕地面积的26%以上。该镇先后从省农科院引进明宝、宝胶、美国十三等8个草莓新品种,同时推行了土壤消毒、滴灌、昆虫授粉、反光膜增温等技术,从草莓的育苗到栽培全部使用彳丁机肥料。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使用,改善了草莓的生长环境,提高了草莓的品质,使之成为绿色无公害食品。仅昆虫授粉一项就可以使草莓消除畸形果,而且产量提高15%。溴甲烷土壤消毒法直接解决了温室大棚草莓连年重茬带来的危害,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民农药使用量。2002年,该镇向国家工商局申请注册了“黄川牌”草莓商标,并对草莓进行精包装。同年9月,“黄川牌”草莓成功获取了江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绿色无公害认证。2003年底,又取得了国家级无公害认证,片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成为连云港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农产品。
随着草莓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镇村村都在田头建起了小市场,这使农户不出地头,就可把草莓销售出去。同时建立了新沭、桃李、前元、家和等5个草莓批发市场,集中了全镇的草莓,以量大品种多的优势满足了客商的需要。并在因特网上建立了黄川草莓网址,使一些大中型企业纷纷来电来函洽谈业务,已网络销售草莓4000多吨。2000年2月,经县委农工办批准,黄川成立了全市首家草莓专业合作社,该社积极为社员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在销售方面,由合作社统一牵头拓展销售渠道,先后培养了2000多名草莓经纪人,活跃在上海、南京、苏州等全国120多个大城市。每年的12月底到次年的5月,黄川草莓批发市场,每天都吸引了河北、河南、天津、安徽、山东等20多个省市地区的客商纷至沓来,一箱箱包装精美的黄川草莓走进了商场,逛进了超市,摆上了餐桌。规模种植也给黄川农民带来了效益,1.7万亩的草莓基地,带动全镇12%以上的农户从事草莓特色种植,实现年产草莓3.5万吨,产值达1.2亿元的高效益。仅此一项,就可为全镇农民人均增收750元。
2012年黄川草莓采摘园被江苏省旅游局评为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采摘新鲜草莓—吃农家饭菜—观桃李新村—赏田园风光”集一体的旅游事业,已成为当地苏北乡村旅游新亮点,每年接待国内外旅客1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过亿元。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