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这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传统节气。它标志着春天的结束,夏天的开始。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万物生长,阳光明媚,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这美好的时光。立夏究竟是什么时候呢?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时间之谜,感受生活之美。
一、立夏的由来
立夏,又称“立夏节”、“立夏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源于古代农耕文明,是农民们根据自然规律,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时节,气温逐渐升高,农作物生长旺盛,农民们开始忙碌起来,为丰收季节做准备。
二、立夏的时间
立夏的时间是每年的5月5日或6日。这个时间点是根据太阳到达黄经45°时确定的。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太阳到达黄经45°的时间会有所浮动,因此立夏的时间也会在5月5日或6日之间变动。
三、立夏的习俗
1. 立夏秤人:在立夏这一天,许多地方有秤人的习俗。人们相信,通过秤人的体重,可以预测一整年的运气。秤人时,人们会站在一个特制的秤盘上,由长辈用秤杆轻轻一挑,便可知晓体重。据说,如果体重轻了,意味着这一年会运气好;如果体重重了,则要小心行事。
2. 吃立夏饼:立夏饼,又称“立夏团子”,是一种传统的美食。在立夏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立夏饼,寓意着祈求家人平安、健康。立夏饼的制作方法简单,主要原料有糯米粉、豆沙、芝麻等。
3. 立夏斗蛋:斗蛋,是立夏的传统游戏。人们将煮熟的鸡蛋放在地上,互相敲打,看谁的鸡蛋更硬。这个游戏寓意着勇敢和力量,象征着夏天到来后,人们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四、立夏的养生
立夏时节,气温逐渐升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疲劳等症状。因此,立夏养生尤为重要。
1. 饮食:立夏时节,应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黄瓜、西红柿等。要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2. 作息:立夏时节,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在晚上10点前入睡,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增强体质。
3. 情志:立夏时节,要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可以尝试进行一些放松心情的活动,如听音乐、读书等。
五、立夏的诗词欣赏
立夏时节,文人墨客们纷纷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以下是一些关于立夏的诗词欣赏:
1. 宋代·曾几《立夏》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 宋代·陆游《立夏》
> 芒种时节雨纷纷,绿肥红瘦满江南。
> 青山隐隐水迢迢,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3. 宋代·苏轼《立夏》
> 蚕眠桑叶正肥时,梅子金黄杏子肥。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立夏,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传统节气,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让我们揭开时间之谜,感受生活之美。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学会珍惜每一个美好的瞬间,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在中国,夏天从立夏(每年5月5日至7日之间)开始,到立秋结束。
我国习惯将立夏作为夏天的开始,气象学上的夏季要推迟到立夏后25天左右。在南半球,一般12月、1月和2月被定为夏季。古人把农历4、5、6月算作夏天。今人把公历6、7、8三个月当作夏天。西方人则普遍称夏至至秋分为夏季。
相关信息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05-07日。
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2023年立夏时间是5月6日。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05-07日。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时节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
立夏的传统风俗:
1、迎夏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旧时,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还要“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2、吃蛋
在民间,有“立夏吃蛋,石头踩烂”的说法,意思是立夏吃蛋,人就会劲头足。孩子们脖子上挂着用丝线编成的蛋套,里面装入煮熟的鸡蛋、鸭蛋,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相互用力比试,称为撞蛋。
3、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立夏,是夏季之始,所谓“立”即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开始和到来。为了更准确地表述时序特点,古人又根据天气和物候,将节气分为“分”、“至”、“启”、“闭”四组。“分”即春分和秋分,古称“二分”;“至”即夏至和冬至,古称“二至”;“启”是立春和立夏,“闭”则是立秋和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这些加起来共为“八节”。夏,在《尔雅》中被称呼为“长赢”;赢,取其“盈满”“盈余”的意思。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立夏节气一到,意味着夏天就将开始,此时的温度明显升高,炎暑降临,同时农作物也静茹旺盛生长,因此夏天是一个生长的季节。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立夏时节,万物繁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