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和诗意。它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一个地处青藏高原的小城。这里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天气多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德令哈,感受这里的天气故事。
一、春暖花开
春天,是德令哈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这个时候,气温逐渐回暖,大地开始复苏。(表格:德令哈春季天气特点)
项目 | 特点 |
---|---|
平均气温 | 10-15℃ |
降水量 | 30-50毫米 |
植被状况 | 草原逐渐变绿 |
天气状况 | 多云间晴,偶有阵雨 |
在春天,德令哈的草原上,各种野花竞相开放,将大地装扮得如诗如画。此时,阳光明媚,微风拂面,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春天的德令哈也有其独特的一面,那就是早晚温差较大,需要注意保暖。
二、夏日炎炎
夏天,德令哈进入了高温季节。这个时候,气温逐渐升高,阳光炽烈。(表格:德令哈夏季天气特点)
项目 | 特点 |
---|---|
平均气温 | 20-30℃ |
降水量 | 50-100毫米 |
植被状况 | 草原生长旺盛 |
天气状况 | 多云间晴,偶有雷阵雨 |
在夏天,德令哈的阳光特别灿烂,紫外线较强,需要注意防晒。夏季雨水较多,偶尔会有雷阵雨,出门需备好雨具。虽然夏季天气炎热,但德令哈的草原风光和民族文化依然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三、秋高气爽
秋天,是德令哈一年中最宜人的季节。这个时候,气温逐渐降低,天空湛蓝,阳光明媚。(表格:德令哈秋季天气特点)
项目 | 特点 |
---|---|
平均气温 | 10-20℃ |
降水量 | 10-30毫米 |
植被状况 | 草原逐渐变黄 |
天气状况 | 多云间晴,偶有阵雨 |
在秋天,德令哈的草原上,金黄色的草原和远处的雪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此时,气候宜人,是游玩的最佳时节。秋季的德令哈,民族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如那达慕大会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四、冬日银装
冬天,是德令哈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这个时候,气温逐渐降低,大地被白雪覆盖。(表格:德令哈冬季天气特点)
项目 | 特点 |
---|---|
平均气温 | -10℃以下 |
降水量 | 5-10毫米 |
植被状况 | 草原被白雪覆盖 |
天气状况 | 多云间晴,偶有雪 |
在冬天,德令哈的雪花纷飞,银装素裹。此时,气温较低,需要注意保暖。冬季的德令哈,景色如画,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捕捉雪景之美。
德令哈,这个地处青藏高原的小城,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四季变换,风光无限。无论是春暖花开、夏日炎炎,还是秋高气爽、冬日银装,德令哈都展示出了它独特的魅力。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也可以体验到浓郁的民族风情。德令哈,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一月份。根据查询青岛省官网信息显示:德令哈一月份是冬季,这是北半球最为寒冷的季节,德令哈作为青海省的一个内陆城市,受到冬季冷空气南下的影响较大,因此气温较低,德令哈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加上高原气候的特点,使得一月份的寒冷天气更加明显。
德令哈现在是夏季。
季节判断依据:
当前日期是2025年07月10日,这个时间点位于北半球的夏季时段内。根据地理位置,德令哈位于中国青海省,属于北半球地区。综合考虑日期和地理位置,可以确定德令哈当前处于夏季。夏季气候特点:
在夏季,德令哈的气温会相对较高,日照时间也会相应延长。夏季是德令哈的旅游旺季,许多游客会选择在这个季节前往该地旅游观光,感受高原地区的独特魅力。由于夏季气温较高,建议游客在前往德令哈时做好防晒和补水措施,以确保旅途愉快和安全。总结:
德令哈现在正处于夏季,这个季节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气温较高、日照时间长。对于计划前往德令哈旅游的游客来说,建议提前了解当地的气候和天气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和防护措施。同时,也可以利用夏季这个旅游旺季,充分体验德令哈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2006年冬季(2005年12月~2006年2月)青海省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是有气象资料以来最暖的冬季,也是连续出现的第9个暖冬;降水除东部农业区、海北东部、柴达木盆地中西部偏多外,其余地区偏少,全省平均降水量较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18.2%;日照时数除青南高原大部偏多以外,其余地区偏少,冬季平均日照时数较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了4%。主要的天气气候事件是玉树称多等地、都兰、门源的雪灾,2005年12月我省北部地区持续低温、干燥等天气,2006年1、2月我省的异常高温天气,2006年1月3~5日我省出现的大范围寒潮强降温天气等。
1基本气候概况
1.1气温
2005年12月,全省月平均气温南部偏高,北部以偏低为主。与历年同期相比,青南地区的清水河、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和东南部、祁连山区以及我省东部农业区偏低0.1℃~1.7℃,其中都兰、祁连、西宁、民和、大通、化隆、清水河等地偏低1℃以上,西宁偏低1.7℃,是全省气温偏低幅度最大的地区;刚察、贵德接近常年;省内其余地区气温偏高,其中玉树大部、果洛、黄南南部及沱沱河等地偏高1℃以上,玉树、杂多、玛多三站则偏高2℃以上,是全省气温偏高幅度最大的地区。月平均气温全省平均值-9.6℃,较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高0.2℃,是2000年以来同期气温最低的一年。
2006年1月,月平均气温南部地区偏高幅度大于北部。与历年同期相比,青海南部地区及门源、托勒、大柴旦、德令哈偏高4.4~7.5℃,其中,贵南偏高幅度最小,为4.4℃,杂多偏高幅度为7.5℃,最大;北部地区均偏高1.9~4.3℃,其中诺木洪偏高幅度最大,为4.3℃。全省月平均气温为-6.8℃,较历年平均值偏高4.2℃,偏高幅度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第1位。
2006年2月,我省气温普遍偏高,偏高幅度在0.4~5.3℃之间,偏高幅度基本上呈西高东低,其中茫崖、沱沱河偏高幅度>5℃;西宁偏高幅度最小,偏高0.4℃。2006年2月气温全省平均值-4.5℃,高出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3.0℃,与1999年2月一起居我省有气象资料以来同期气温最高值。
2006年冬季气温除西宁、尖扎分别偏低0.7℃、0.6℃外,其余地区偏高,偏高幅度在0.5~4.5℃之间,偏高幅度基本上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分布,其中沱沱河偏高幅度最大,达4.5℃。全省平均气温-6.9℃,高出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2.5℃,冬季气温继去年冬季又一次突破历史同期平均气温最高值。今冬是我省有气象资料以来最暖的一个冬季,也是自1998年以来连续出现的第9个暖冬。
1.2降水
2005年12月,降水量与历年同期相比,沱沱河偏多6成;玉树东北部、果洛的玛多和甘德、黄南的泽库、柴达木盆地东部、青海湖北部的刚察和东部的海晏、海东的互助和湟中等地偏少3~9成;省内其余地区月内无降水。全省平均降水量0.3mm,较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1.3mm,是1997年以来同期降水量最少的一年。
2006年1月,全省大部月降水量偏少。与历年同期相比,环青海湖地区、海西西部、湟源、互助、门源、德令哈等地的降水量为1.0~5.0mm,偏多1成~3.3倍,其中柴达木盆地西沿及刚察偏多最多,为1.4~3.3倍;湟中、大通、乌兰等地接近常年值;省内其余地区偏少2成以上,其中海南大部、黄南大部、玛沁、达日、囊谦、曲麻莱、沱沱河、循化等12站整月无降水。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1mm,比多年平均值少1.2mm,处在历史同期降水量偏少第10位,比2005年同期少0.9mm。
2006年2月,我省降水分布不均,柴达木中西部、海北东部和东部农业区、果洛部分地区降水偏多,偏多幅度在6%~400%,其中乐都、冷湖偏多幅度最大,达400%。其余地区偏少,其中兴海全月无降水。我省2月平均降水量4.5mm,较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多1.2mm。
2006年冬季,我省降水除东部农业区、海北东部、柴达木盆地中西部偏多外,其余地区偏少。门源、冷湖偏多幅度最大,分别偏多168.2%,141.7%,兴海整个冬季无降水。我省平均降水量11.5mm,较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18.2%。
1.3日照
2005年12月,日照时数在192~263h之间,其中杂多、循化、诺木洪等地略少,西宁、乌兰、沱沱河、玉树、囊谦等地特多,日照距平百分率在10%~13%之间;省内其余地区略多或偏多。日照时数全省平均值234h,较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多10h,是2000年以来同期日照时数最多的一年。
2006年1月,全省日照时数在140.0~249.0h之间,较多年平均值偏少21.7h。与历年同期相比,除五道梁、清水河、玉树、玛多、达日、曲麻莱、沱沱河偏多2%~14%外,其余地区偏少2%~32%,其中西宁、湟源、民和、乐都、门源等地偏少22%以上。全省日照时数平均值为195.2h,处在历史同期最少第3位。
2006年2月,全省日照时数在139~239h之间,平均日照时数192.2h,较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13.3h。与历年同期相比,青海西南部、海北北部、果洛部分地区日照时数较历年偏多,沱沱河偏多最多,达43%,其余地区偏少,偏少幅度在2%~40%之间,其中都兰偏少幅度最大,达40%。
2006年冬季,我省日照时数在534.0~701.0h之间,除青南高原大部偏多以外,其余地区偏少,其中海西东部,海南部分地区,东部农业区大部偏少幅度较大,湟中偏少幅度最大,偏少15.6%。玉树偏多幅度最大,偏多8.2%(附图3)。我省冬季平均日照时数为620.1h,较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25.9h,偏少了4%。
2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影响
2006年冬季的主要的天气气候事件是玉树称多等地、都兰、门源的雪灾,2005年12月我省北部地区持续低温、干燥等天气,2006年1、2月我省的异常高温天气,2006年1月3~5日我省出现的大范围寒潮强降温天气。
2.1雪灾
称多雪灾、都兰雪灾、门源雪灾
2.2 2005年12月我省北部地区持续低温、干燥等天气
2.3 2006年1、2月我省的异常高温天气
2.4 2006年1月3~5日我省出现的大范围寒潮强降温天气
3.气候条件对农牧业的影响评价
3.1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影响评价
2006年冬季又是一个明显的暖冬,气温较历年偏高,降水偏少,有利于害虫越冬。
3.2气候条件对畜牧业的影响评价
自10月下旬清水河地区形成特大雪灾以来,由于气温较低,积雪融化缓慢,积雪深度长期维持在12~16cm之间,积雪深度到2006年1月24日才降到1cm左右。此次雪灾给当地牧业造成较大损失。
2006年2月13~23日,都兰发生后冬轻雪灾,据调查都兰县沟里乡和热水乡发生中度雪灾,局部地方达到重灾。4.气候预评估和对策建议
据青海省气象台预测:春季降水总量海西东部不足13mm,青南大部在80~140mm之间,东部农业区及省内其余地区在30~100mm之间,与历年同期比较,海西西部及农业区大部偏少1~2成,果洛、黄南南部及清水河偏多1~2成,省内其余各地接近常年。气温较历年同期略偏高。
根据今年春季我省东部农业区的黄河河谷和湟水河谷的大部地区春季降水总量较历史同期偏少1~2成,透雨、雨季开始日期基本接近常年等预测结果,预计春季农业区的湟中、贵德、化隆将出现中度旱情,大通、湟源、平安、乐都、互助、循化、民和、尖扎将出现阶段性的轻度旱情,请有关部门及早做好防旱、抗旱工作。
春季牧区大部降水仍将继续偏多,部分地区仍将出现短时积雪,有关部门应继续加强防灾、减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