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集镇,一个听起来就让人心生向往的名字。它位于我国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地处太湖之滨,是江南水乡的典型代表。这里不仅风景如画,而且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钱集镇,探寻这片美丽画卷。
一、地理位置与交通
钱集镇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东临太湖,南接木渎镇,西靠光福镇,北与苏州工业园区相邻。这里交通便利,距离苏州市区约20公里,可通过苏震桃公路、227省道等道路直达。
交通方式 | 具体线路 |
---|---|
公共交通 | 乘坐苏州公交至钱集镇站下车 |
自驾游 | 通过苏震桃公路、227省道等道路直达 |
二、自然风光
钱集镇地处太湖之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一处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1. 太湖风光: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也是钱集镇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湖光山色,感受“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的意境。
2. 东山景区:东山景区位于钱集镇东部,是太湖东山岛的一部分。这里山峦起伏,风光旖旎,有“太湖第一山”的美誉。
3. 西山景区:西山景区位于钱集镇西部,是太湖西山岛的一部分。这里古树参天,古村遍布,是领略江南水乡风情的绝佳之地。
三、历史文化
钱集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有许多古迹和传说,让人流连忘返。
1. 东山古镇:东山古镇位于钱集镇东部,是江南水乡的典型代表。这里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东山古街、古宅等。
2. 西山古村:西山古村位于钱集镇西部,是江南水乡的古村落之一。这里古树参天,古井清澈,古巷幽深,让人仿佛穿越时空。
3. 钱氏宗祠:钱氏宗祠位于钱集镇,是钱氏家族的宗祠。这里供奉着钱氏祖先,是钱氏家族的重要场所。
四、美食文化
钱集镇地处江南水乡,美食文化丰富多样。这里有许多特色美食,让人垂涎欲滴。
1. 太湖三白:太湖三白是指太湖白虾、白鱼、白蟹,是钱集镇的特色美食。它们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游客必尝的美味。
2. 东山烧饼:东山烧饼是钱集镇的特色小吃,外皮酥脆,内馅鲜美,是游客喜爱的美食。
3. 西山杨梅:西山杨梅是钱集镇的特产,果实鲜红,酸甜可口,是游客馈赠亲友的佳品。
五、旅游攻略
1. 最佳旅游时间:钱集镇四季皆宜旅游,但最佳旅游时间为春季和秋季,此时气候宜人,景色优美。
2. 住宿推荐:钱集镇附近有许多酒店和民宿,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住宿。
3. 美食推荐:太湖三白、东山烧饼、西山杨梅等都是钱集镇的特色美食,游客可以尽情品尝。
4. 游玩路线:游客可以按照以下路线游览钱集镇:
(1)参观东山古镇,感受江南水乡的古朴风情。
(2)游览西山景区,欣赏太湖风光。
(3)品尝钱集镇的特色美食。
钱集镇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这里既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有独特的美食文化。如果你厌倦了城市的喧嚣,不妨来钱集镇感受一下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
钱集镇是沭阳县的南大门,位于苏、鲁、皖三省和徐州、淮安、连云港三市大小三角中心,处在徐连经济带、沿海经济带和沿运河经济带的中心地段,是徐、连、淮、宿四市结合部,区位独特。六塘河、新长铁路、京沪高速公路、205国道穿境而过,距南京只有230公里,距宿迁只有55公里,距临沂只有160公里,交通发达。京沪高速公路向北6小时可直达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向南4小时可直达全国经济中心、国际大都市上海。
一、历史沿革
钱集原是湖畔村落,相传元末年间已有人在此劳作、繁衍、生息,康熙42年(1703年),由奉政大夫钱镦发起兴集,故名“水旱码头钱家集”,后称钱集。1928年建立钱集乡,1945年设钱集区,1946年划归淮阴县,1947年重归沭阳管辖,1957年成立钱集人民公社,1983年改社为乡,1999年撤乡建镇。
集镇东北部是一片碧波荡漾的金湖,每到秋冬季节,这里便落满南飞的大雁。据《沭阳县志》记载:“金湖落雁”是沭阳八景之一。清朝初期,因六塘河决口,湖渐淤平。
二、行政区划
钱集原为16个村,2001年按上级政策实村级区划调整,设1个钱集居委会和永兴、大南、西营、万庄、新桥、槽坊、漆圩、程洼8个行政村。全镇6400户,社会总人口32658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60人,全镇土地总面积4948.98公顷,其中耕地2916.97公顷,人均耕地1.34亩。
三、地理位置
钱集地处宿迁、淮安两市三县交界处,位于沭阳县城东南部29公里,钱集北界胡集镇、塘沟镇,南临六塘河,与淮安市的徐溜、古寨三乡隔河相望,西接泗阳县的庄圩乡,东与张圩乡相连。钱集位于北纬33º55´-34º25´,东经113º30´-119º90´之间。境内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拔11米,最低海拔6米,高差5米。镇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为13.8ºC,全年无霜期208天左右,日照时数2228.9小时,年均降水量为937.6毫米。
四、气候条件
钱集处于北纬33º55´-34º25´,东经113º30´-119º90´之间。境内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拔11米,最低海拔6米,高差5米。镇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为13.8ºC,全年无霜期208天左右,日照时数2228.9小时,年均降水量为937.6毫米。
五、自然资源
钱集镇土壤承载力约每平方米10吨,地下水埋深1-3米,地势平坦、开阔,土质优良、肥沃,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优良基地。全镇以生产水稻、小麦、玉米为主,是沭阳县重要产粮区之一,经济作物有花生、油菜、棉花、蔬菜等,林木蓄积量大,近几年来,与省林科院、南京林业大学、省农科院等多家院校、单位合作,繁育良种杨树取得成效,全镇年繁育良种杨树苗木1000多万株。
六、交通优势
钱集镇交通优势非常突出,京沪高速公路、205国道、新长铁路和北六塘河都从境内穿过,东去连云港白塔埠机场60分钟,西到徐州观音机场2个小时。水陆交通极为便利,古有“水旱码头钱家集”之称。
七、经济社会发展
钱集历史上商贸业较为发达,素有“水早码头钱家集”之称和“六塘河畔小南京”之誉。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了外地100多个客商到境内投资创业,兴办农副产品深加工和板材加工及化工、酒类、再生纸等项目。对前来投资经营者,采取“一个窗口对外、一套班子联合办公、一昼夜24小时接待”,简化手续、快速办理工商税务证照。
近几年来,全镇小城镇建设、造林绿化、私营个体经济及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被评为省、市“新型小城镇”、市“绿化先进镇”、“小康乡镇”、“计划生育先进镇”、“双拥模范镇”、“安全文明乡镇”及“土地管理先进镇”和“文化先进镇”。与省林科院、省农科院、南京林业大学等多家科研单位院校合作,建立良种林木示范基地,繁育“四季杨”、“35杨”、“74杨”、“351杨”等良种苗木,总面积达4000多亩,年产优质苗木1000多万株,成为全镇农业生产的特色产业。全镇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
钱集是革命老区,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和后发优势。
钱集原是湖畔村落。相传元末年间已有人在此劳作、繁衍、生息。康熙42年(1703年),由奉政大夫钱镦发起兴集,故名“水旱码头钱家集”,后称钱集。1928年建立钱集乡,1945年设钱集区,1946年划归淮阴县,1947年重归沭阳管辖,1957年成立钱集人民公社,1983年改社为乡,1999年撤乡建镇。
集镇东北部是一片碧波荡漾的金湖,每到秋冬季节,这里便落满南飞的大雁。据《沭阳县志》记载:“金湖落雁”是沭阳八景之一。清朝初期,因六塘河决口,湖渐淤平。
作为全市八个生态经济示范镇之一,钱集镇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两年建成,三年达效”的要求,围绕“多彩钱集·鹅趣小镇”特色定位,注重统筹谋划,一个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以乡村综合发展模式为主的田园综合体呼之欲出。
该镇上下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的总基调,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坚持县委“六为”导向,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境界,深化六为再加压,经济社会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态势,涌现出一批业绩突出、成效显著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并且在疫情期间,全镇上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未来只要明确发展目标,紧跟国家战略,领导班子带着群众一起致富,钱集镇的发展前景只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