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山关战役简介50字(娄山关战役简短故事)

天气预报 (10) 2周前

娄山关战役,又称娄山关之战,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场重要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1935年2月25日至26日,地点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娄山关。下面,就让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场改变历史的红色战斗。

一、战役背景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进入贵州。当时,中央红军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围追堵截。为了突破敌人的封锁线,中央红军决定向贵州遵义进军。娄山关位于遵义市西北部,是通往遵义的要塞,是国民党军队防守的重点。

二、战役经过

1. 红军侦察

在发起攻击之前,红军进行了详细的侦察工作。他们了解到娄山关守敌兵力薄弱,防御设施简陋。于是,红军决定采取夜袭的方式,迅速突破娄山关。

2. 夜袭娄山关

1935年2月25日深夜,红军开始夜袭娄山关。红军战士们利用夜色掩护,悄悄接近娄山关。在接近敌军阵地时,红军突然发起攻击。敌军措手不及,被打得措手不及。

3. 激战

红军攻占娄山关后,敌军开始反扑。红军与敌军展开激战,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夜。在战斗中,红军战士们表现出极高的战斗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4. 胜利

经过一夜激战,红军成功击败了娄山关守敌,占领了娄山关。这场胜利为红军长征的继续前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战役意义

娄山关战役的胜利,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打破了敌人的封锁线:娄山关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红军的封锁,为红军长征的继续前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2. 提高了红军的士气:娄山关战役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红军的士气,增强了红军战胜敌人的信心。

3. 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娄山关战役的胜利,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四、战役数据

以下是一张表格,展示了娄山关战役的一些数据:

项目 数据
参战部队 红一方面军
敌军部队 国民党中央军
战斗时间 1935年2月25日至26日
战斗地点 贵州省遵义市娄山关
死亡人数 红军约300人,敌军约1000人
俘虏人数 红军约50人,敌军约200人

五、战役影响

娄山关战役的胜利,对当时的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红军长征的胜利:娄山关战役的胜利,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使红军得以继续前进,最终到达陕北。

2. 遵义会议的召开:娄山关战役的胜利,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有利条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抗日战争的胜利:娄山关战役的胜利,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与当地抗日武装力量相结合,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娄山关战役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打破了敌人的封锁线,提高了红军的士气,还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我们应该铭记这段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娄山关战役的简介

红三军团在军团长彭德怀的率领下,采取正面攻击和两翼包围的迂回战术,再度向娄山关挺进,指挥红一、三军团,与敌军为争夺关口展开激战。

敌人仓皇应战,凭险据守,红军向黑神庙猛烈攻击,并在点灯山急调部队从东侧迂回,歼灭敌军4个团。随后又乘胜追击,击败敌军2个师,攻占娄山关一战,黔军被歼灭600余人,红军伤亡100余人,取得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

扩展资料战斗背景:1935年1月7日,红军长征途中占领遵义。贵州军阀王家烈、候之担闻讯,慌忙调兵遣将,在娄山关一带设防,以保老巢。

为确保中共中央在黔北遵义建立新战略根据地,确保主力部队在遵义休整和遵义会议的安全,中央军委命令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率部追击,向北逃窜的敌军,夺取娄山关,以防御川南之敌向遵义进犯。

娄山关又名娄关、太平关,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拔1576米,娄山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自古被称为黔北第一险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娄山关战斗

关于长征的资料

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入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

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扩展资料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众所周知,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

惠于中华文明熏陶的华夏儿女,以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等为基础的民族精神,除了作为修齐治平的政治理念外,还作为一种传统、一种信念存在于每一个老百姓的心中。在某些情况下就会自觉不自觉的表现出这种精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