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u8633航班事件全过程(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

天气预报 (2) 6小时前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在成都至重庆的飞行途中遭遇惊魂一幕,飞机在万米高空突发机械故障,驾驶舱挡风玻璃爆裂,机长刘传健临危不惧,带领机组人员成功处置,确保了机上119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的安全。以下是对3U8633航班事件全过程的回顾。

一、事件发生背景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起飞,目的地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飞机型号为空客A319,注册号为B-6136,机长刘传健,副驾驶张前,共有9名机组人员和119名乘客。

二、事件发生经过

1. 机械故障:飞机起飞后约40分钟,飞行高度约为9000米时,突然遭遇机械故障,驾驶舱挡风玻璃爆裂。

2. 紧急处置:机长刘传健立即采取措施,将飞机调整为手动飞行模式,并通知空中交通管制员。副驾驶张前迅速启动应急程序,机组人员迅速疏散乘客。

3. 乘客疏散:由于驾驶舱挡风玻璃爆裂,驾驶舱内温度骤降,机组人员迅速将乘客疏散至客舱。

4. 紧急下降:在确保乘客安全后,机长刘传健决定紧急下降,飞机于10分钟后安全降落至重庆江北国际机场。

三、事件后续处理

1. 乘客救治:飞机安全降落后,乘客被迅速送往医院接受检查,无人员伤亡。

2. 事故调查:民航局成立了事故调查组,对事件进行全面调查。

3. 飞机维修:涉事飞机经过维修后,重新投入运营。

四、事件原因分析

1. 机械故障:经调查,飞机机械故障是由于挡风玻璃与机头连接处存在质量问题,导致挡风玻璃突然爆裂。

2. 机组人员表现:在此次事件中,机组人员临危不惧,迅速处置,确保了乘客安全。

五、事件影响

1. 社会关注:3U8633航班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人们对航空安全更加关注。

2. 民航安全:事件发生后,民航局加强了航空安全监管,提高了航空安全水平。

六、事件启示

1. 安全意识:此次事件提醒我们,安全意识至关重要,无论是乘客还是机组人员,都要时刻保持警惕。

2. 应急能力:在紧急情况下,机组人员要具备较强的应急能力,确保乘客安全。

表格:3U8633航班事件时间线

时间 事件经过
2018年5月14日 飞机起飞,飞行高度约为9000米时,驾驶舱挡风玻璃爆裂
2018年5月14日 机长刘传健采取措施,将飞机调整为手动飞行模式,并通知空中交通管制员
2018年5月14日 机组人员迅速疏散乘客
2018年5月14日 飞机安全降落至重庆江北国际机场
2018年5月14日 乘客被迅速送往医院接受检查
2018年5月14日 民航局成立事故调查组
2018年5月14日 涉事飞机经过维修后,重新投入运营

3U8633航班事件是一次惊心动魄的空中惊魂时刻,但在机组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化险为夷。此次事件提醒我们,航空安全至关重要,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共同维护航空安全。

川航事件全过程(一架飞机的奇迹生还)

事件背景

2018年5月14日,一架从重庆飞往西藏拉萨的川航3U8633航班,在飞行途中突然发生机械故障,导致驾驶舱右侧的飞行控制系统失灵,飞机开始失速下降,且高度不断下降,很快降至海拔6000米以下,处于危险状态。

机组人员的反应

飞机失速下降时,机长刘传健和副驾驶庞亮立即采取了控制飞机的措施,但发现右侧的飞行控制系统失灵,控制无法有效进行。机长刘传健立即下令副驾驶庞亮开启紧急降落模式,准备进行紧急降落。

紧急降落的过程

在机长和副驾驶的合作下,飞机开始进行紧急降落。机长刘传健控制飞机的左侧,副驾驶庞亮控制飞机的右侧,两人配合默契,使得飞机能够保持相对平稳的状态。此时,飞机的高度已经降至海拔4000米以下,机组人员开始准备进行紧急着陆。

紧急着陆的准备

在紧急着陆前,机组人员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首先,机长刘传健下令关闭右侧的发动机,减少飞机的速度和重量。接着,机组人员开始调整飞机的姿态,使得飞机能够平稳地着陆。同时,机长刘传健和副驾驶庞亮还需要考虑飞机的着陆点和着陆速度,确保飞机能够安全着陆。

紧急着陆的成功

在机组人员的努力下,飞机成功地进行了紧急着陆。飞机降落在了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一条跑道上,机组人员和乘客们都安全地下了飞机。整个紧急着陆的过程持续了不到20分钟,但机组人员的勇敢和冷静让这架飞机成功地生还了下来。

事件后续

川航事件发生后,机组人员和乘客们都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和赞扬。机长刘传健和副驾驶庞亮被誉为“英雄机组”,他们的勇敢和冷静得到了各界的赞扬。同时,这次事件也引起了人们对飞行安全的关注,让人们更加重视飞行安全问题。

川航3U8633空中惊魂:我还活着,真好

人生福祸无常,

谁也不知可以活多久,

死神来了的一刻,

你会感慨活着真好。

这个新闻事件相信你应该都知道了,“万米高空风挡玻璃破碎,川航客机上演史诗级备降”,被大家怒赞!

这比起电影《萨利机长》有过而不及,外媒也纷纷第一时间报导了此事。

5月14日上午,由重庆飞往拉萨的川航3U8633航班,飞经四川雅安上空9800米高空时,驾驶舱右侧前风挡玻璃毫无征兆,突然爆裂脱落。

坐在一旁的副驾驶险些被吸出驾驶舱,面对突发情况,机组人员冷静应对,实施紧急下降,最终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

飞机上9名机组人员和119名乘客全部平安落地。

民航客机的风挡玻璃属于石英类材料,通常有外层、中层和内层三层,有5-6厘米,其韧性和抗压能力是普通玻璃的两三千倍,可以承受300公里一公斤左右鸟撞击。

1990年英国大英航空5390航班发生过类似事件,机长被吸出机舱外,原因为更换风挡玻璃时,螺丝型号使用有误。

此次3U8633航班事件后,民航局迅速展开事故调查,目前调查情况显示:

飞机前右侧风挡、驾驶舱前FCU右侧的三分之一在空中脱落,机型A319法国造,机龄6.8年,无任何故障记录,没有维修更换过。

后续调查还在进行中。

3U8633航班当时的飞行高度是32000英尺,约9800米

在接近万米高空,飞机风挡脱落到底有多危险呢?

网上有篇论文科普:

在海拔18000英尺的高空时,

人体血液的氧气饱和度会降至73%左右,

“人的大脑会很痛苦,大概30分钟后就会死去。”

在海拔25000英尺的高空时,

人体血液的氧气饱和度会降到致命水平,

“人的意识只能维持3-6分钟。”

在海拔30000英尺的高空时,

“人的意识只能维持1-2分钟。”

飞机驾驶舱风挡缺失之后造成环境巨变,

机组面临低温,低压,缺氧,风噪,操控系统失灵等多种危险状况。

低温:

飞行员在座舱里的一般温度保持在24摄氏度左右,

突然间温度会降到零下40度左右,

这样温度下人的身体是很难经受长时间考验的。

失压:

仓内气压瞬间丢失,

气压丧失同时气流大量外涌,

舱内低压,飞行员直接面对恶劣环境考验。

缺氧:

近万米高空,空气稀薄,客机舱氧气有限,

必须在有限时间内降落至安全高度范围,

否则就会缺氧窒息。

风压:

800公里气流,通过破洞灌进驾驶舱,

风压大到可以把人吹变形,

需要消耗很大体力去操作飞机。

噪音:

什么都听不见,无法通过无线电有效通话。

冷静果断发出7700指令。

(民航遇险应答机特定编码,地面二次雷达可以看到,

通过识别编码,确定位置,速度等信息)。

操控系统失灵:

仪表盘被掀开,大多无线电失灵,只能依靠目视水平仪进行操作。

最紧张的,是近似于盲飞那段,全靠人工操作。

这样复杂、突变的恶劣环境下,意志力不能持续太久,人是有生理极限的。

此前英国某航空公司,

曾进行高空失压模拟测试,

结果发现,

学员在短时间内会出现缺氧昏厥情况,

最后开始无法集中注意力,陷入昏迷状态。

刘传建是这次3U8633航班的责任机长,在备降过程中的沉着表现,被誉为“英雄机长”,曾担任第二空军学院的飞行教员,有20多年飞行经验。

徐瑞辰担任此次航班副机长,梁鹏为航班第二机长,毕楠为当时航班乘务长,有11年的空乘经验,吴诗翼是此次航班安全员,负责维护乘客秩序。

根据他们回忆,我们来看看整个事件发生到脱险过程。

5月14日早晨7点08分,

刘传建和坐在右侧副驾驶位的徐瑞辰,

同时听到砰的一声,发生了爆炸,

两人被眼前突发状况惊愕住,

飞机前风挡玻璃发生破裂。

此时飞机已经飞行了42分钟,

距离地面9800米高空巡航,

此时必须下高度减小舱内外压力,

刘传建立即调转机头下高度,

同时向塔台申请降低飞机高度,

返航备降距离150公里的成都机场。

就在此刻,意外又一次发生,

就在刘传建话音刚落,

挡风玻璃“砰”地整个都爆了,

这是他们都没有料想的。

刘传建回忆到:“爆了三次,没有反应了当时”

就在此时,副驾驶徐瑞辰半个身子已经被吸出舱外,

上半身悬挂在窗外,可谓生死危急关头。

此时风速大概达800公里左右,

飞机转着弯地急速下降。

强烈的风扑面而来,整个人都是被撕裂变形的感觉。

刘传建来不及多想,只想必须操控好飞机,不能让飞机掉下去。

其实当时刘传建心里也恐慌“完了,完了”,

但是当时的状况由不得他多想,

他还是尽力想控制好飞机,不能让飞机掉下去,不然真完了。

风挡玻璃破裂后,整架飞机剧烈抖动,

强风瞬间灌进舱内将操作台部分组件吹翻,

驾驶舱前控制面板三分之一已经脱落,自动驾驶系统失灵,

机组人员的衣物被风撕裂,几乎扯成了布条,

机长的手已经冻僵.。

与此同时待命的第二机长梁鹏也发现情况不妙,进入驾驶室给与协助。

梁鹏用手摩擦机长刘传建背部给予温度及安抚鼓励,同时指挥副机长徐瑞辰监管7700指令,确保地面塔台接收。

此时客舱内机组人员和乘客并不了解发生了什么。

但驾驶舱和客舱连接的门被风吹弹开,发出啸叫声,飞机剧烈的抖动,急速的下降,氧气面罩突然全部脱落,另每一个乘客惊恐万分。,有人哭泣尖叫,机舱内弥漫着窒息的紧张氛围。

“请相信我们,我们可以安全的把您送到目的地”,

这是乘务长毕楠对乘客说的话。

她冷静专业,依然用甜美的声音对乘客不停地播报,指导他们如何正确使用氧气面罩,如何保持安全姿势,不要恐慌,听从他们的指挥。

事发时,坐在第三排的安全员吴诗翼,严格监控乘客反应,避免乘客慌乱中起身失衡,机组上每一个空乘人员都在尽责尽力安抚乘客。

乘客回忆惊魂20分钟:

乘客1回忆说:“飞机起飞将近一小时后,原本飞行平稳的飞机突然发生剧烈颠簸,并随之吹进一股强大的气流,像沙尘暴一样,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机舱突然变暗,四周响起刺耳的声音以及乘客的尖叫声,飞机急速下降,许多物品被吹落到到机舱的地面。”

乘客2回忆到:当时迫降的时候,觉得耳朵特别疼,我都以为流血了,出事的时候正在派餐,餐车上东西全部滚翻。

乘客3:突然间灯一黑,空姐和手推车飞到半空中,然后又跌落下来。听到砰的一声,飞机急速下降,所有的指示灯都熄灭了。每一排掉了氧气面罩下来。

乘客4:当时我们正在就餐,突然听到“嘭”的一声,然后飞机就急速地下降,下降的时间大概持续了4到5秒吧,然后过了2分钟,当时突然所有的指示灯就已经熄灭了。

乘客5:飞机急速下降了45秒吧,然后过了两分钟,机组人员安慰我们,叫我们不要慌张,相信他们,他们有能力有信心处理好。

事发时,正在派餐,餐车倒了,餐盒,水、饭一片狼藉,过道里全是垃圾。

一位不具名的乘客发布了长微博,复原了机上的情况。

当时,飞机正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由于这一带山地密布,山高大多在5000-6000米,飞机不能贴着山头飞行,至少要有600米的安全裕度。

客舱一旦失压,最低安全高度必须保持在7300米左右,也就是23000英尺高度。

意味着驾驶舱失压的飞机不能一次性下降到有氧气而且温度适宜的高度,飞行员必须要咬牙坚持在7千多米即23000英尺的高度上继续飞行,直到飞出群山到达盆地上空后才能再次下降。

万幸当时未进入青藏高原,天气良好,控制飞机也有了条件。

不到一分钟,下降到相对安全的有氧区域,一万英尺也就是海拔3000米以下,如果在青藏高原上空,飞机无法迅速下降,后果无法想象。

幸运的是驾驶舱和客舱是隔开的,除了短暂失重,乘客并没有遭遇极端情况。

幸运的是,风挡玻璃爆裂二三十秒后,被强力压差吸出驾驶室的副驾驶徐瑞辰顺着风吹爬进了驾驶舱。

在机长镇静的操纵下,各机组人员专业的协作下,地面监控部门的配合下,最终,机上所有人都安全着陆。

其中副机长受轻伤,一名乘务员因腰部撞击餐车受伤。

梁鹏:“我们两个,他侧过来,我们看着,我们俩就握了个手说了一句,我们现在还活着。”

刘传建:“飞机落地一刻长长舒一口气,我和他同时在那儿,我们都还活着”。

“我们还活着”,是他们听得到说的第一句话。

飞机停稳后,很多人崩溃了。开始有人大吼大叫,有人哭,有人晕过去了。

这都是来自劫后余生的百感交集,我还活着,真好。

经历生死之后,才能真切体会到活着的美好。

END

晓闻世间冷暖,浅说心的温度。

愿您在

柴米油盐的苟且里,也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8633飞机真实事件(8633副机长被开除的原因)

8633飞机真实事件

具体详情就是飞机达到9800米高空的时候,驾驶舱右侧风挡玻璃突然出现了脱落的情况,机组人员在临危不惧之下降落成功。

8633副机长被开除的原因

8633副机长被解雇的缘故?

1.8633副机长是梁鹏没有被辞退,在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在重庆分至拉萨的历程中,驾驶室右座前边的汽车挡风玻璃开裂并掉下来,接着8633飞行员、8633副机长梁鹏、副驾驶徐瑞辰等人沉着冷静解决,副驾驶徐瑞辰大半个身体被吸出舱外,20分钟后取得成功备降在成都双流机场,下机会副驾驶徐瑞辰的衣服裤子早已裂成丝带,副机长被辞退是谣传。

2.3U8633飞机航班第二机长梁鹏在危急时刻,与别的组员勇敢无畏,凭着扎实的个人心理素质与精湛的业务流程本事,摆脱了超低温、乏氧等极端环境危害,科学合理的进行的应急处置,在飞机右档风夹层玻璃崩裂,副驾驶被吹出来窗户外面的情况下,副机长一边给飞行员手臂推拿让飞行员头脑清醒的情况,另一方面把副驾徐瑞辰拉回发动机舱,保证了119名旅客和9名飞机驾驶员人身安全安全性,造就了紧急情况惊喜。

副驾驶徐瑞辰还能飞吗?

徐瑞辰,男,90后,四川航空公司航空员,3U8633飞机航班副驾驶。2018年5月14日晚,在川航民航客机备降成都事情中受到伤害的徐瑞辰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接纳了访谈,能逻辑思维清楚、语言表达流利地和人沟通交流,这也突破了以前在网上“很有可能会耳朵失聪”的传闻。事故发生七个月后,通过了一系列心理状态和人体的康复训练后,飞行员刘传健和全部发电机组重返蓝天白云。

8633怎么会风挡开裂?

飞机右风挡封严损坏,造成风挡内部结构存有内腔,外界水蒸气渗透到并存留于风挡底端边沿;开关电源输电线被长期浸水后绝缘性能减少,在风挡左下边拐角处,发生湿冷条件下的不断电弧放电;电孤造成的部分高温,造成双层构造夹层玻璃开裂,风挡不可以承担驾驶室里外压力差,最后从整体机身崩裂掉下来。

8633为什么是惊喜?

听说过那一段川航飞机出预先的会话录音,才知道中国飞行员和四川8633,为什么是惊喜。录音的后半部,持续有飞机管控和空军的叫喊:四川8633,成都叫你。成千上万网民听见后半部录音都痛哭,在其中自然有顾虑的成份,但大量的,是网民了解四川8633取得成功降低,全发电机组128人都安全性后,一种泣不成声的打动,令人泪奔。听似宁静,却竭尽所能,却激动人心,相比高声求助令人痛心和着急的,是无言的沉默无言。

刘传健为什么不飞了

刘传健不飞是因为心理和生理都受到了一定的伤害。中国机长的原型,就是刘传健机长。川航3U8633事件,生死34分钟,机长抗住缺氧、低温救下119名乘客。刘传健机长停飞,是因为身体要休养。事故发生以后,刘传健机长有一段时间不飞,是因为心理和生理都受到了一定的伤害。

生理上和心理上要完全恢复是有些困难的,需要一定时间。半年之后,刘传健重新当机长起飞了。据媒体报道称,2020年2月2日,刘传健主动申请执飞川航3U8101次航班,承运四川医疗队及物资抵武汉、2月9日,四川省第六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此次航班再度由机长刘传健执飞。

刘传健的概述

刘传健,男,汉族,重庆市九龙坡区陶家镇人,1972年11月生,中共党员,四川航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飞行员、A320机型B类教员、四川航空副总飞行师、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总飞行师。2018年5月14日,刘传健驾驶3U8633航班由重庆飞往拉萨的途中,挡风玻璃突然爆裂。

最后紧急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确保了119名旅客和9名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航空史上的奇迹主词条5·14川航航班备降成都事件。2018年6月8日下午3点,中国民用航空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授予刘传健同志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称号并享受省级劳动模范待遇。

8月8日,北京博纳影业备案拍摄改编自川航英雄机长刘传健的故事的电影中国机长、12月,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决定授予刘传健同志最美退役军人称号、12月,入选感动中国2018候选人物。

东航事件真相吓死你

东航MU5735客机坠毁事件一直牵挂着所有国人的心,因为国内民航业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如此严重的空难事件了,所以很多网友才会迫切地想要得知东航MU5735客机坠毁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根据笔者了解的信息,东航MU5735客机原本要从昆明飞往广州,然而在飞到广西梧州市附近时,东航MU5735客机突然以极快的速度向下坠落,而在飞机坠落的过程中,飞机也散落了很多的碎片和杂物,并且在飞机坠地之后,飞机还发生了爆炸起火的情况,甚至飞机的爆炸起火还引发了小规模的森林火灾。

一、东航MU5735客机原本要从昆明飞往广州

如果不是因为发生了空难事件,东航MU5735客机原本要从昆明机场飞往广州机场。要知道驾驶东航MU5735客机的机组人员都是经验非常丰富的飞行员,按照正常的计划,这架东航MU5735客机在几个小时之后,就能够顺利到达广州机场,但是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东航MU5735客机在飞到广西梧州市附近的时候,发生了严重的事故。

要知道昆明到广州之间并没有太远的距离,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只要按照平常的飞行计划,就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然而东航MU5735客机却因为严重的空难事故,永远无法到达广州机场了。

虽然东航MU5735客机空难事件的真正原因还并没有揭开,但是东航MU5735客机的两个黑匣子已经找到,因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东航MU5735客机失事的真正原因一定会被找到。

二、东航MU5735客机坠毁时,散落了很多的杂物以及飞机碎片

虽然东航MU5735客机在几分钟内,就以极快的速度坠毁,但是在坠落过程中,东航MU5735客机还是掉下了很多的杂物以及飞机碎片,而这些杂物和飞机碎片对于搜救人员了解飞机空难事件的原因,也会带来很多的帮助。

这些掉落的杂物当中,有很多东西都是遇难者的日常用品,所以这些杂物对于缓解遇难者家属悲痛心情也会带来一些帮助。而从掉落的这些杂物以及飞机碎片就能够看出,东航MU5735客机在空中就出现了严重的事故。

虽然东航MU5735客机的飞行员花费了很多的努力来挽救所有人的生命,但是由于此次空难事件太过突然,导致飞行员的努力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而从掉落的这些飞机碎片以及杂物就能够看出,飞机上的所有人在当时经历了多么可怕的事情。

三、东航MU5735客机坠毁时,引发了小规模的森林火灾

由于东航MU5735客机在当时以极快的速度向下坠落,这导致东航mu5735客机在坠地的一刹那,发生了严重的爆炸,当时附近的居民都听到了剧烈的爆炸声,而由于飞机内的燃油并没有彻底耗尽,这导致飞机爆炸之后,出现了着火的情况。

要知道飞机坠落的地点周围有很多树木,所以这起空难事件也引起了一场小规模的森林火灾。当时东航MU5735客机燃起了熊熊大火,这使得东航MU5735客机周围的树木全部被引燃。

正是由于火势太大,导致搜救人员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赶到坠机地点,为了扑灭大火,消防人员出动了很多的力量,在通过不断努力之下,由东航MU5735引发的的火灾终于被彻底扑灭,在火灾彻底扑灭之后,搜救人员才进入事故现场寻找幸存者。

结束语

由于空难事件太过突然,导致搜救现场出现了一片混乱的景象,不过在专业的搜救人员指导下,搜救工作还是顺利进行了下去,不过由于客机坠毁地点地势非常复杂,导致搜救人员无法出动科技设备来搜寻幸存者,所以搜救人员只能够通过人力的方式来进行寻找,然而很可惜的就是,搜救人员的努力并没有救回东航?MU5735客机上所有人员的生命。

四川8633副机长去世

“刘机长对于我来说,是除了父母之外最重要的人,也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人。”

在拥抱过刘机长后,川航3U8633号事件中的乘客王维热泪盈眶地说道。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在巡航期间,前挡风玻璃忽然破裂,飞机失控,从万米高空急速下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刘传健以超强的意志力和过硬的专业技巧力挽狂澜,令飞机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

事后更是受到了500万的嘉奖。

众所周知,飞机失事后人员生还率是极低的,然而刘传健机长却临危不乱,仅用34分就将机上128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平安带回了地面,可谓是缔造了一次世界级的奇迹。

那么这场生死一线的奇迹,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它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惊心动魄的空中事故

2018年5月14日,重庆是一个晴风丽日好天气。

早上7点,川航3U8633号航班,已经飞离重庆江北机场半小时左右,进入了巡航阶段。飞机下方是川西高原,一片层峦叠嶂的群山,覆着皑皑白雪。

此次航班执飞的是从重庆到拉萨的高原航线,陆地海拔在2438米之上,空气密度和大气压力小,地形复杂,气象多变,难度大要求高。

不过这条线刘传健飞过100多次,对路线、地形和操作早已烂熟于心。

而在飞机上的乘客们心情也相当不错,一方面马上就可以饱览拉萨的秀丽风光,另一方面川航的飞机餐是出了名的美味,现在正是空姐派发飞机餐的时候。

餐车推到过道中央,一位空姐正在准备餐前服务。这时,前方忽然传来一声巨响,紧接着飞机剧烈抖动,客舱灯光骤然熄灭,氧气面罩纷纷掉落,刺耳的轰鸣声、哭声、尖叫声,响成一片。

一时间餐车倾倒,饮料和饭菜洒落一地,派餐的空姐被餐车砸倒在地。另一位空姐则因为飞机的突然失重,被甩了出去,幸好慌忙之际她抓住了椅背,才没被甩到机舱内壁上。

事情发生在瞬息之间,四川西昌籍旅客骆田系紧安全带坐在座位上,目睹着这一切,他的心咯噔一声沉下去:“完了。”

所有乘客都惊恐万状,彼此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一片狼藉的昏暗客舱内,响起了乘务长冷静温和的声音:

“请大家在原位上坐好,戴好氧气面罩,请相信我们,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带大家备降地面。”

乘务长的话稍微令客舱内的乘客稍微安心了一些。

在乘务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乘客们纷纷妥善配戴上了氧气面罩,不过还是有个别乘客因为极度恐慌浑身抽搐起来,乘务人员哪怕自己的内心也惊惧不已,但还是保持着高超的职业素养,轻轻地拍着乘客的后背,安抚受惊的乘客。

第二机长确认过客舱情况后,赶紧走到驾驶舱,吃惊地发现前挡风玻璃破碎,副驾驶半个身子挂在飞机外面,强风之下,整个驾驶舱内所有仪表盘都显示故障,机舱失压,温度骤降。

好在机长刘传健系着安全带,仍稳稳地坐在驾驶位,镇定地手动操作飞机,准备掉转机头返回成都。

此时的刘传健连害怕都来不及,时间就是生命,他心中唯一的信念就是,把飞机的状态控制好。

在以往的不少坠机事件中,飞机下坠时都呈垂直状态,显然是完全失去控制了,因此能否争分夺秒及时控制飞机状态可以说是决定着整架飞机的存亡。

稳定飞机状态后,经过第二机长的协助导航,刘传健分两次紧急下降,首先从9800米左右紧急下降高度,飞出群山后,从7000多米高度下降到着陆。

飞机经历了34分钟惊心动魄的备降,等到终于落地时,乘务长长长地呼出一口气,稍微平复心情后,端庄地站在客舱,用始终如一的沉稳声音向所有旅客播报道:

“女士们,先生们,我是本次航班的乘务长,我们已经安全了。”

话音刚落,整个客舱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许多劫后余生的乘客,本来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今竟然奇迹般地安全回到了地面,不禁百感交集,与身边的亲友紧紧相拥,眼泪夺眶而出。

英雄机长

虽然迫降时间只有短短34分钟,然而在这期间,航班上的所有人都曾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有专家分析,在机长刘传健所做操作中,有36处十分惊险,哪怕有一处失误,都会造成机毁人亡的可怕后果。

首先是发现挡风破裂之时,刘传健的敏锐反应是至关重要的,他没有丝毫犹豫或延误,立刻用手触摸裂纹,判断出挡风玻璃内层受损。

飞机挡风玻璃分为三层,内层受损意味着飞机承受能力减弱。

一般来说,内层玻璃破裂后,中层和外层玻璃仍然可以抵挡飞机压差,不过当时飞机处在9800米的高空,对挡风玻璃产生的压力极大,谨慎起见,刘传健还是立刻接通了空管,申请下高度并备降成都。

成都双流机场是最近的备降地点,飞机当时距离成都100到150公里,时速800公里,计算下来,十分钟左右就能飞到成都附近。

然而令刘传健始料未及的是,他这边刚说完,便听到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再睁开眼睛时,仪表盘全部失灵,前挡风玻璃已经破开了一个大洞。由于飞机内外的巨大压差,副驾驶半个身子被吸了出去,刘传健下意识想去拉他,却因为强风根本抬不动手。

所幸副驾驶腿上还系着安全带,暂时无性命之忧,在坚持了20多秒后,飞机内外压差消失,副驾驶被强风吹了回来。

情况危急,飞机已经失衡,带了50多的坡度,刘传健来不及多想,只是全神贯注地手动操控飞机,试图在稳定飞机姿态的同时下高度。

飞机下方就是5000到6000米高的山峰,因此必须和山顶保证至少600米的安全距离,不能下降太多,否则就有撞山的危险。

出于这样的考虑,刘传健决定让飞机下到7000多米,但马上又有另一个难题,飞机应该采用大速度还是小速度。

采用大速度,飞机就可以快速下降,节省时间,然而时速800公里带来的强风,很可能会对客舱甚至机尾造成损伤,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

刘传健最终选择将速度降到了一个机体可以承受的程度,5分钟后,飞机下降到了7000多米,同时也保持在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姿态。

在这极为关键的5分钟里,刘传健承受着超乎常人想象的极端条件。

万米高空的气压大约是30千帕,含氧量也只有海平面的30%,正常情况下,飞机飞到3000米,客舱内需要加压处理,才能保证机上人员的正常呼吸。

而在9800米的高空,飞机挡风玻璃破开一个大洞,这意味着驾驶舱内温度会骤降至零下40度,而且会出现机舱失压。

一旦机舱失压,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因为缺氧而难以呼吸、耳膜受损、鼻子出血,严重时可造成血管和脏器破裂。

为了应对故障引发的高空缺氧,飞机上一般都配备了氧气面罩,然而因为高时速造成的强风,刘传健根本无法戴上氧气面罩。

一般来说,飞机失压和缺氧超过45秒,就会致人晕厥。

要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手动驾驶飞机,做出一个又一个决定机上128人生命的动作,其难度可想而知。

然而刘传健做到了,他不仅没有身体失能,还无比清醒,事后起来时,他甚至对自己的每一次操作都记得一清二楚,而这一切皆与他的空军经历有脱不开的关系。

刘传健曾是一位战斗机飞行员,在空军部队中接受过极为严格的训练,冬天凌晨5点钟起床,零下20多度天气里,穿着短裤背心在外面跑1万米,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

正是军队中这种艰苦的极限训练,练就了他顽强不屈的意志力以及强大的体能,所以才能在零下40度的低温缺氧环境中坚持着。

除了体能和心理素质方面的磨砺,驾驶战斗机还锻炼了刘传健的灵活应变能力。

民航飞行员驾驶的飞机自动化程度高,飞行训练的目标是安全和舒适,而战斗机飞行员不一样。他们驾驶的飞机基本上是手动操作,加上有平日的严苛训练,他们熟练掌握了各种难度高、风险大的特技动作,因此在应对极端特情时,具有更丰富的灵活操作经验。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场航空史上的世界级壮举,要归功于机长刘传健在空军部队多年的艰苦训练。

7点42分的时候,航班平安着陆,机长刘传健、第二机长以及副驾驶却都静默着,仿佛嗓子被什么堵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不知过了多久,刘传健才率先打破沉静:

“我们还活着。”

话音落下,三位飞行员在驾驶舱内紧紧抱住彼此。

备降成功,意义非凡

2018年5月14日,刘传健机长以其精准的操作和非凡的身心素质,避免了川航3U8863的坠毁,这对中国民航来说意义非凡。

飞机失事后,航空业股市首当其冲,将会迅速遭受极大震荡。

比如此次东航MU5735航班,坠机后第二天,航空机场开盘便领跌行业板块,板块指数跌2.94%,东航几乎跌近9%。东航在纽交所、港交所和上交所三地上市,飞机失事后两日内,市值蒸发累计超过了千亿。

其次是赔偿方面,按照法律规定,飞机失事后,航司对每名旅客的赔偿责任限额为人民币40万元,但很多时候,实际的赔偿额都会远远超过这个范畴。

比如在2010年著名的伊春空难中,河南航空对每位遇难乘客的赔偿就高达96万人民币。

赔偿金额虽然巨大,然而真正会重创航司的却是乘客对航司降至谷底的信任度,有的航司甚至会因空难破产。

伊春空难后,2011年10月8日,因河南航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请裁定河南航空破产还债。

当时河南航空的破产财产账面价值为37125.72万元,评估值为35500.23万元,负债总额669271208.51元,已经严重资不抵债。

而在国际上,亦不乏有类似的案例。

1998年9月2日,一架瑞士航空MD-11客机,在加拿大哈利法克斯机场附近海域粉碎性解体,机上229人全部不幸遇难。此次空难极大地打击了瑞士航空,2001年10月瑞士航空宣告破产。

2001年9月11日,美国联合航空175号航班和93号航班,成为911恐怖袭击事件里遭到劫机的四架飞机中的两架。此后联合航空一直经营困难,一年后联合航空申请破产保护。

1985年,日本航空JL123在东京到大阪起飞期间,因爆炸起火失事,机上520人不幸罹难,此事给日本航空的经营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2010年日本航空申请破产保护。

由此可见,如果2018年川航3U8633真的坠毁,那么航司可能会面临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除了经济上的意义,最重要的还是机上的128名人员的生命,经历过这样的生死时刻,他们的人生以及人生观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些影响。

在川3U8633这趟航班上有一对年轻情侣,本来是要去纳木错看星空,不料却在飞机上遭遇了意外,男孩在事故发生时紧紧地抱着女孩,并且不断地安慰她:“有我在,不要怕。”

患难见真情,正是在这种命在旦夕的关头,人和人之间流露出来的感情,才最弥足珍贵,也最令人动容。

脱险之后,这对情侣接受采访,两个人都感慨万分地表示,有过同生共死的经历之后,感情确实更加稳定了,也更加珍惜当下美好的生活。

而此事也对刘传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他赢得了前所未有的荣誉,成为了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事件过去之后,2018年11月,刘传健顺利通过了航司的各项体检和测评,身心都恢复到了一个良好的状态。

经此一事,刘传健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在某一次节目上,他认真地同在场观众分享道:“514事件之前,我没有想到过生命是那么无常,但在这之后,我觉得人活着就有一切,生命的意义就是让别人感觉你的存在。”

或许只有在即将失去生命的时刻,人才真正能明白生命的可贵,此后平安活着的每一分钟里,每呼吸一次,空气都是那么美妙。

刘传健不仅是生命的感受者,还是生命的拯救者,因此他的感悟、责任与坚守,都会比旁人多上数倍。

后记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刘传健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

“仪表失灵你越发清醒,乘客的心悬得越高,你肩上的责任越重。在万米高空的险情中如此从容,别问这是怎么做到的,每一个传奇背后都隐藏着坚守和执着”。

这样一次世所罕见的传奇,并非忽然发生,而是一直酝酿在刘传健过去20多年的飞行经历里。

无论是在淘汰率高达70%的飞行训练里,还是在情况恶劣的万米高空上,刘传健从来没有想过退缩,而是勇敢担起自己的责任,竭尽全力,挽狂澜于既倒。

正是因为这种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的精神,才有了那天的传奇。

相信无论是刘传健还是他的传奇,都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空史上的绝佳典范,激励并指导无数后来人。

参考资料:

华夏时报《东航失事飞机由中国人保首席承保空难乘客将得到哪些赔偿?》

人民日报《川航迫降机长:副驾身体飞出一半身体悬挂在窗外》

澎湃新闻《民航局通报川航超级备降:脱落的右侧风挡玻璃为原装件》

红星新闻《川航驾驶舱风挡爆裂调查报告出炉最大可能原因公布》

华西都市报《川航客机备降事件生死2400秒》

知网:梧桐雨《刘传建_“中国机长”更是爱妻女的平凡人》、《伊春空难:每位遇难旅客赔偿总额96万》、林春霞《空难事故影响乘客安全预期_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