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拉萨的市中心,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小昭寺。这里不仅是一座宗教圣地,更是一座承载着千年文化的艺术殿堂。而寺庙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尊历经沧桑的释迦牟尼佛像。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小昭寺,一睹这尊佛像的风采。
一、小昭寺的悠久历史
小昭寺始建于公元8世纪,是西藏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据说,这尊释迦牟尼佛像是由印度传入的。在西藏历史上,小昭寺一直享有极高的地位,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小昭寺历史时间表:
时间 | 事件 |
---|---|
公元8世纪 | 小昭寺建成,成为西藏佛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
公元12世纪 | 小昭寺扩建,成为西藏最大的寺院之一。 |
公元17世纪 | 小昭寺再次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
20世纪末 | 小昭寺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恢复了昔日的辉煌。 |
二、释迦牟尼佛像的神秘传说
小昭寺中的释迦牟尼佛像,被誉为“西藏第一佛”。据传说,这尊佛像是由印度国王所赠,具有极高的宗教价值。佛像的面容慈祥,眼神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
释迦牟尼佛像传说:
1. 印度国王的馈赠:据说,在释迦牟尼佛圆寂后,印度国王曾将一尊佛像带回印度,供奉在王宫中。后来,为了弘扬佛法,国王决定将佛像赠予西藏。
2. 佛像的神奇力量:据说,这尊佛像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够消灾解难,保佑信徒平安。许多信徒不远万里,来到小昭寺朝拜这尊佛像。
3. 佛像的迁徙历程:佛像在传入西藏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迁徙。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带来好运和繁荣。
三、释迦牟尼佛像的艺术价值
小昭寺中的释迦牟尼佛像,不仅具有极高的宗教价值,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佛像的工艺精湛,造型生动,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
释迦牟尼佛像艺术特点:
1. 造型优美:佛像的面容圆润,五官端正,给人一种宁静、慈祥的感觉。
2. 工艺精湛:佛像的衣纹流畅,线条优美,展现出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3. 材质独特:佛像采用纯金打造,熠熠生辉,彰显出佛像的尊贵地位。
四、小昭寺的宗教文化
小昭寺作为藏传佛教的重要发源地,承载着丰富的宗教文化。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感受到信徒们对佛法的虔诚。
小昭寺宗教文化特点:
1. 佛教节日:小昭寺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佛教节日,如藏历新年、萨嘎达瓦节等。
2. 宗教仪式:在小昭寺,你可以看到各种宗教仪式,如诵经、供灯、转经等。
3. 信徒朝拜:来自各地的信徒纷纷来到小昭寺朝拜,祈求佛法的庇佑。
小昭寺释迦牟尼佛像,作为千年古刹的神秘面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走进小昭寺,你不仅能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还能领略到古代工匠的智慧。这尊佛像,无疑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说到大昭寺和小昭寺,两个寺庙的位置非常近,但是对这个不了解的朋友肯定认为这个不就是大小之分或者是先后之分其实不然。那么这个大昭寺和小昭寺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区别是什么
这还要从文成公主说起,想当年文成公主答应嫁给松赞干布,唐朝以12岁释迦牟尼佛像作为陪嫁品进藏,世界上只有三尊等身的释迦佛尼像(8岁、12岁、25岁),12岁的等身佛像自是十分的沉重与珍贵,朝廷派了两个大力士参与运输,这两个大力士叫贾伽与鲁伽,他们用木车来运输释迦牟尼佛像,从西安一路向西经过咸阳经甘肃进入青海后再一路向南到拉萨,一路辛苦自是不表,当行进到如今的小昭寺处时,运输的木车突然沉陷了,这一片地皆是沙地,沉重的金像纹丝不动,当初没有起重机之类大型机械设备,笃信佛教的文成公主认为这是天意,当即决定就地安放,并在这里建寺供奉,于是著名的小昭寺就地落根一直到现在。
冷清的小昭寺大门,缘何小昭寺的大门朝东大概是文成公主思家心切吧(西安在拉萨的西北方)想想小昭寺由文成公主一手主持修建,大门朝东的寓意是不言而喻的。
2、大昭寺介绍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形成了现今的规模。且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也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更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规式。
3、小昭寺介绍
小昭寺,位于拉萨八廓街以北约500米处,始建于公元7世纪中叶641年(藏历铁牛年),是文成公主奠基建成的。小昭寺现有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寺内主要供奉了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另有诸多珍贵文物。因此196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200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初与8岁等身像都供奉在波斯匿王那里,后来被帝释天连同座基、靠背、顶冠及华盖一并迎至兜率天界五百年后,被乌仗那的空行佛母等迎请到乌仗那地方益利众生又五百年。兜率天界只留下了华盖。
其后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又被天竺的成道班智达,除留下顶冠之外,连同座基、靠背一并迎抵天竺安立在那烂陀寺,在天竺益利众生又五百年。之后,据《西藏王统记》记载说,印度法王达磨波罗在位时,东方中国君主秦王符坚,送给达磨波罗三件无价之宝,包括一件无缝的锦衣,他向印度国王求取一尊殊胜的释迦牟尼佛像,以宏扬华夏的佛法。
达磨波罗为印中两国的传统友谊,毅然决定将国宝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送往中国。当他和大臣一起走进供奉释迦牟尼佛像的神殿时,发现这尊本来朝南而坐的圣像,现在居然面向东方了。国王想:“啊!原来佛像早已心向中华了。”
于是发大欢喜心,造了一艘很大的船,船身挂满旗幡彩带,乐工们演奏着美妙音乐,将十二岁等身像送往东方汉土。汉地国王也以最隆重的仪式到海边迎接,并供奉在金子镶嵌的国王宫殿中央。
但是,成书于1434年的藏文史书《汉藏史集》(陈庆英译),对十二岁等身像如何来到中国的记载不尽相同,该收引用《松赞干布教》中说:印度国王达尔玛巴拉(也许就是上面说的达磨波罗)在位之时,有外道军队摧毁了吉祥那烂陀寺,教法几乎遭到毁灭,于是向汉地国王提婆热扎请求派遣援兵。
汉地国王回答说:“我的军队不能前去,但是可以将珍宝送去,依靠它你们可以战胜外道、复兴佛法。”印度国王得了帮助,击败了外道军队,内道佛教又像白昼一般显明。印度王臣皆大欢喜,致书汉地国说:“成就如此善业,皆是因为你汉地国王之慈悲教诲和历次送来的礼物之力。你的恩德巨大,要想什么样的回礼。
我们一定奉送。”汉地国王说:“谢谢你们的好意请将等身像以及四部佛经、四位持律比丘送来东土。”达尔玛巴拉王说:“我的这尊等身像,从来没有想过将它送往别处,但是你的恩德甚大,而且此像由你迎请去,对有情众生广有利益。
1.释迦牟尼佛的等身像有两位公主带来,其中一尊是文成公主带来的。
2.松赞干布为了稳固江山,迎娶了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
3.两位公主入藏时,都带了释迦牟尼等身像作为陪嫁。尼泊尔公主带来的是八岁等身像,文成公主带来的是十二岁等身像。
4.为安置这些佛像,修建了小昭寺和文成公主建议下的大昭寺。小昭寺安置了十二岁释迦牟尼等身像,大门朝东向公主的娘家。大昭寺安置了尼泊尔公主带来的八岁等身像。
5.战乱中,小昭寺的佛像被藏在大昭寺中。公元710年,金城公主进藏后,重新迎请出这些佛像,但佛像被搞混,从此易寺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