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故居,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诞生地。这里不仅是孙中山先生的故居,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历史见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座历史名居,感受那份厚重的历史气息。
一、孙中山故居的地理位置与环境
孙中山故居位于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距离中山市区约20公里。这里背靠五桂山,面临珠江口,地势平坦,环境优美。故居周围有翠亨村、五桂山等自然景观,使得孙中山故居显得格外宁静与古朴。
二、孙中山故居的建筑特点
孙中山故居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文化,既有传统岭南民居的特色,又融入了西方建筑元素。以下是对故居建筑特点的简要介绍:
1. 布局:故居整体布局为三进两院,前院为门楼,中院为客厅、书房、卧室等,后院为花园。
2. 结构:故居采用砖木结构,墙体厚实,屋顶采用岭南民居特有的硬山顶,屋脊两端翘起,俗称“燕尾脊”。
3. 装饰:故居的装饰以木雕、砖雕、石雕为主,雕刻技艺精湛,图案寓意丰富。如客厅的木雕屏风上刻有“寿比南山”等吉祥图案。
4. 家具:故居内家具多为明清时期风格,造型古朴,工艺精湛。
三、孙中山故居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故居作为孙中山先生的诞生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以下是孙中山故居的历史意义:
1. 孙中山先生的诞生地:孙中山故居是孙中山先生的诞生地,记录了他童年时期的生活环境。
2. 革命思想的发源地:孙中山在故居期间,接触到了西方民主思想,开始思考国家的命运,逐步形成了革命思想。
3. 革命活动的基地:孙中山故居曾是革命党人活动的基地,在这里策划了多次革命行动。
4. 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孙中山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学习,传承革命精神。
四、孙中山故居的保护与利用
为了保护这一历史名居,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修缮保护:对故居进行了多次修缮,恢复了其原貌。
2. 展览展示:在故居内设立了孙中山生平事迹展览,展示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
3. 学术研究:吸引专家学者对孙中山故居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历史价值。
4. 旅游开发:将孙中山故居作为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传播革命精神。
以下是一张表格,展示了孙中山故居的部分历史照片:
照片编号 | 照片内容 | 照片描述 |
---|---|---|
1 | 孙中山故居外观 | 展示故居的整体风貌,古朴典雅 |
2 | 孙中山故居客厅 | 展示客厅的装饰和家具,充满历史气息 |
3 | 孙中山故居书房 | 展示书房的布局和装饰,体现了孙中山的学识 |
4 | 孙中山故居卧室 | 展示卧室的陈设,展现孙中山的生活状态 |
5 | 孙中山故居花园 | 展示花园的景观,环境优美 |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感受到孙中山故居所承载的历史厚重感。在这里,我们不仅能了解到孙中山先生的一生,还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让我们走进孙中山故居,探寻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传承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故居位于南朗镇翠亨村,坐东向西,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是孙中山长兄孙眉于1892年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主持建成的。它是一幢砖木结构、中西结合的两层楼房,并设有一道围墙环绕着庭院。外表仿照西方建筑。楼房上层各有七个赭红色装饰性的拱门。屋檐正中饰有光环,环下雕绘一只口衔钱环的飞鹰。楼房内部设计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中间是正厅,左右分两个耳房,四壁砖墙呈砖灰色勾出白色间线,窗户在正梁下对开。居屋内前后左右均有门通向街外,左旋右转,均可回到原来的起步点。正门上挂一副对联,曰:"一椽得所,五桂安居。"据传是楼宇落成后孙中山亲笔撰写的。庭院右边设有一口水井,水井的周围(约32平方米)是孙中山诞生时的旧房所在地。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于此。
故居正厅摆设是孙中山亲自布置的。1883年,他从檀香山带两盏煤油灯回来,放置在桥台上。右边耳房是孙中山卧室,当年所用的大木床、梳妆台和凳等,仍旧摆放着。1892~1895年、1912年,孙中山都曾在此住过。二楼南边,是孙中山的书房,墙上挂着孙中山十七岁时的照片,室内有孙中山日常使用过的书桌、台椅、铁床。1893年冬,曾在此书房草拟《上李鸿章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1895年与陆皓东在此书房商讨救国方略。
故居庭院左边,栽植一株酸子树,孙中山1883年从檀香山带回来种子亲手栽种的,生势茁壮茂盛,右边是砖砌的花台。
在故居周围还有孙中山青少年时活动过的遗迹。孙中山7~12岁时,常与他姐姐妙茜在金槟榔山打柴。山腰古井是他经常挑水回家的水井,也常在山下的溪间捉鱼游泳。
故居庭院前的大榕树,是他童年时代,常常听参加过太平军的冯爽观老农民讲述太平天国将领反清故事的地方。
孙中山名文,字德明,号逸仙,曾化名中山樵,后来通称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在翠亨村。
童年时代向往太平天国革命,1892年在澳门、香港借行医为掩护,开展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活动,1894年上书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主张,被拒绝,使他认识到只有革命推翻清政府,才能救中国。于是赴檀香山联络华侨,宣传革命,组织建立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推翻清朝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主张。于1895年策划广州起义,未发事泄,流亡国外,1900年,发动惠州起义失败,此后继续在国外开展革命活动。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领导兴中会,联合华兴会和光复会组成中国同盟会,被选为总理,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首次公开提出了三民(民族、民权、民生)主义,要求实现民族独立,建立共和国,从1906年起先后举行多次武装起义,均未成功。
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及其他革命团体,依靠会党和新军力量在武昌起义,各省纷纷响应,清朝反动统治迅速瓦解,孙中山于12月回国抵上海,经十七省代表会议,推举为临时大总统。于1912年1月,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4月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1913年因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宋教仁,孙中山断然主张讨袁,发动了讨袁的"二次革命",因内部意见分歧,旋即失败,后于1914年,另行组成中华革命党,被推举为总理,当即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1917年段祺瑞解散国会,毁弃《临时约法》,孙中山在广州组成护法军政府,当选大元帅,誓师北伐,被桂系军阀等挟制。于1919年被迫辞职到上海,创办建设杂志,发表实业计划,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1921年在广东就任非常大总统,因陈炯明叛乱退居上海。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五四运动兴起,中国共产党成立,给他带来了新希望,他联合苏联和中国共产党,改组了国民党,在1923年驱除陈炯明后于二月在广州重建大元帅府,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重新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创办了黄埔军校,镇压了广州商团叛乱。十一月应冯玉祥邀请扶病北上共商国事,1925年3月12日逝世于北京。
不是,孙中山的祖籍是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林寨镇严村孙屋。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年,在此之际,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林寨镇严村孙屋迎来世纪伟人、革命先行者、国父孙中山先生铜像荣归祖籍安落。3月6日,孙中山孙女孙穗芳博士在孙屋举行了隆重的安落揭幕仪式。
2010年5月。该县严村孙屋村民称在其后山发现占地面积约8平方米,疑为孙中山宗族的孙氏墓地。此墓地碑文显示是孙氏四世俊翁老人之墓,在清朝嘉庆十五年(1810年)由其子:孙寰,其孙:孙伯晋,曾孙:孙济、孙溱、孙洧重修。据其碑文和孙氏族谱显示,孙中山入粤始祖并非在该市紫金县中坝镇孙屋排。
此消息一出,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谭伟伦和韶关学院中文系教授曾汉祥慕名前来寻找孙中山祖地。他们通过对墓地现场勘查和对严村《孙氏族谱》和紫金县中坝镇孙屋排《孙中山家族世系表》的考证,初步认定孙中山先生早前祖籍应该是在和平县林寨镇严村孙屋。
“孙氏先祖,明徙此方。紫金中坝,孙屋排乡。”孙中山的祖籍地在河源紫金县中坝镇。孙穗芳说,中山先生曾亲口说过,自己原籍在紫金县,是东江客家人,中山先生的根在河源。
扩展资料:
孙中山的主要成就:
1、1894年,建立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初步形成;
2、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即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3、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4、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法律。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孙中山孙女孙穗芳将为广东河源再捐三座中山
孙中山祖籍在广东省东莞县上沙村(今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上沙社区上沙村),其祖先常德公,在元朝末期(约公元1350年)受到张士诚、朱元璋等民族革命思想的影响,因而与东莞的何真交往很好,所以也就由南雄珠玑巷迁来上沙村定居,到了第五世房礼赞公搬迁至香山(今中山市)。根据孙中山故居“孙氏家谱”所载的“始祖、二世、三、四世祖,都在东莞上沙乡居住,五世礼赞公才从上沙迁走,先辈的族谱仍以上沙作为“故乡”。
右图为孙中山于1912年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与东莞孙氏宗亲的合影。
(家系历史图册图片来源于)
上图:2012年5月26日,孙中山孙女孙穗芳博士与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后裔在广州曹崇恩雕塑公园共同栽下一株博爱、希望之树——白玉兰。前辈祖父:孙敬贤(1789年-1850年)
祖母:黄芝兰(1792年-1869年)
父亲:孙达成(1813年-1888年)
母亲:杨可卿(1852年-1910年)兄弟姐妹长兄:孙德彰(1854~1915年)
姐:孙妙茜(1863-1955)
妹:孙秋绮(1871年~1912年)
另有一兄:(孙德佑)五岁早夭
另有一姐:(孙金星)亦早夭妻妾原配:卢慕贞(1867年-1952年)1915年与孙中山离婚
日本籍妻子:大月薰在日本期间,后未见过
妾:陈粹芬 1912年离开孙中山
末任妻:宋庆龄(1893年-1981年),1915年10月25日与孙中山在日本结婚。子女儿子:孙科(1891年10月20日—1973年9月20日)
长女:孙娫(1894年3月31日—1913年6月25日)
次女:孙婉(1896年11月12日—1979年6月3日)
日本籍长女:宫川富美子(1906年—1990年)(与大月薰所生)(1906年出生)孙子长孙:孙治平(1913年11月15日-2005年4月6日)
次孙:孙治强(1915-2001)孙女长孙女:孙穗英(1922年出生)
次孙女:孙穗华(1925年出生)
三孙女:孙穗芳(1935年出生)
四孙女:孙穗芬(1938年—2011年1月29日)外孙王弘之(孙婉与王伯秋之子)
戴永丰(孙婉与戴恩赛之子)
宫川东一(宫川富美子之子)外孙女王蕙(孙婉与王伯秋之女)
戴成功(孙婉与戴恩赛之女)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