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医学院,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医学高等学府。自1951年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滨州医学院,感受这所学校的魅力吧!
一、学校概况
滨州医学院占地面积2000余亩,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学校设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医学技术、护理学、医学人文等6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25个,硕士专业6个,博士专业1个。学校现有教职工近200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近500人,博士生导师20余人。
二、学科建设
滨州医学院以医学为主干,多学科协调发展。学校拥有一批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科和科研团队,其中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技术等学科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学科名称 | 优势领域 |
---|---|
临床医学 | 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 |
药学 | 药物设计与合成、药物分析、药剂学等 |
医学技术 | 影像学、检验学、康复医学等 |
三、人才培养
滨州医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学校实施“双导师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实践平台。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培养目标 | 具体措施 |
---|---|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医学人才 | 实施双导师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展科研项目 |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医学人才 | 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 |
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医学人才 |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医德医风建设 |
四、校园文化
滨州医学院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学校设有篮球场、足球场、田径场等运动设施,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节、科技节、艺术节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
五、社会服务
滨州医学院积极服务社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学校设有附属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专业的医疗团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学校还积极参与社区医疗服务、健康教育等活动,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贡献力量。
六、未来发展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滨州医学院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服务社会、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1. 提升学科水平:重点建设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技术等优势学科,争取更多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医学人才。
3. 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
4. 加强国际交流:拓展国际视野,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滨州医学院是一所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医学高等学府。在这里,你将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氛围、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丰富的校园生活。相信在滨州医学院的培育下,你将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滨州医学院在山东省滨州市。
滨州医学院地址在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观海路346号烟台校区、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黄河三路522号滨州校区,该校是山东省省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
学校特点
滨州医学院地理位置非常棒,临近海边。食堂里得饭菜是所有学校里最便宜最好吃得。校环境不错,教学设施齐全,学风不错,护理专业一直是滨州医学院的重点和特色专业之一,而且拥有实习就业一体化的医院,就业率高,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也很好。
几代滨医人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学校各项事业获得长足进步,已发展成为一所医学学科齐全,办学条件完善,办学特色鲜明,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的省属本科医学院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滨州医学院
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一本、二本的概念。滨州医学院前身为始建于1946年的国立山东大学医学院。1983年,学校更名为滨州医学院。2017年,学校成为山东省省级博士立项建设单位。
滨州医学院1956年3月独立建制为青岛医学院,1970年10月整体搬迁至山东省惠民地区行署驻地北镇办学,1974年11月设立青岛医学院北镇分院,1981年9月改称北镇医学院,1983年3月随驻地更名为滨州医学院,2002年烟台校区投入使用。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医学学科为优势,康复医学、特殊教育为特色,医、理、工、管、教等多学科门类渗透融合、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医学院校。
200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2013年,在山东省高校中率先以“6年完全认证”的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现为国家临床、中医执业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改革试点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5+3”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万名护理人才培训基地、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全科医师培养基地。
截至2021年12月,滨州医学院有滨州、烟台两个校区,占地1718.17亩,总建筑面积80.9万平方米;资产总值17.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6亿元。学校设有16个院(系),有34个本科专业(方向),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7241人,其中本专科生15306人、硕士研究生1525人。
办学规模
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6100余人,其中本专科生15300余人、硕士研究生600余人,面向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有留学生200余人。现设有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药学院(葡萄酒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外国语与国际交流学院、康复医学院、老年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院(系)。
人才培养
学校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第一,质量至上”的办学传统,秉承“仁心、妙术”的校训精神,弘扬“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践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敬业奉献”教风和“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勤奋学习、诚实守信”的学风,始终坚持“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能力、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育人理念,独立办学4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117000多名各类医学及医学相关人才,学生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打造了“作风朴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毕业生品牌,为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0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2013年,在山东省高校中率先以“6年完全认证”的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现为国家临床、中医执业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改革试点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5+3”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万名护理人才培训基地、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全科医师培养基地。
特殊教育
1985年,学校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专门招收残疾青年的大学本科专业(医学二系),开创了我国残疾人高等医学教育的先河,成为我国残疾人教育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2012年招收视障学生,2018年招收听障学生,填补了全国医学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视障生、听障生教育的空白。30多年来,探索形成了“残健融合、教康结合、学用合一”的残疾人人才培养“滨州医学院模式”,为社会培养了1134名残疾人医学人才,基本形成了“残疾人人才培养和服务残疾人事业专业人才培养”协调发展的格局,为促进国家进步文明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现为国家残疾人高等教育基地、盲人医疗按摩规范化实训基地、康复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学科专业
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儿科学、护理学、中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预防医学、生物技术、药学、应用心理学、医学检验、眼视光学、康复治疗学、特殊教育、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生物制药、制药工程、假肢矫形工程、中药学、康复物理治疗学等32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特色专业4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4个、特色专业8个;是山东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二级学科3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有省部级重点学科8个,其中临床医学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获批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护理学、基础医学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50%。有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1个、省级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9个,直属附属医院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1个。有省级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2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科学研究
近5年,承担科研课题153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06项(含重点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251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奖励17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承担省级教学改革项目3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8项,其中一等奖2项;获省级优秀教材奖4项;出版专著275部、教材488部;发表论文2447篇,其中被SCI等收录和转载601篇,核心期刊929篇;获专利188项,其中发明专利85项。主办《中国医院统计》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滨州医学院学报》,均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医护员工6686人(含2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专任教师1098人;教授(含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03人,副教授(含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92人;博士352人,硕士1649人;聘有院士5人;有国家“”2人、“*”讲座教授1人,全国模范、优秀教师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6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教授)17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泰山医学家)和青年重点科技人才3人、高校重点学科(实验室)首席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优秀教师(研究生指导教师)6人;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
条件设施
现有烟台、滨州两个校区,占地1616.8亩,总建筑面积63.7万平方米;资产总值12.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3亿元;图书馆藏书240万册;有直属附属三甲综合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9所、教学医院14所、实践教学基地140余所;教学实习用床位28000余张。滨州附属医院是山东省区域医疗中心,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资产总值15.4亿元,仪器设备总值4.8亿元,规划床位2930张。烟台附属医院建筑面积25.5万平方米,规划床位2200张。
交流合作
先后与美国阿拉巴马大学、英国西苏格兰大学、德国柏林夏洛蒂医科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瑞典国家生命科学中心、奥地利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芬兰卡累利阿应用科技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新西兰东部理工学院、日本学校法人育英馆、韩国岭南大学等40所高校和医疗机构,与首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与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愉悦家纺、绿叶制药、渤海制药、美宝集团等大型医药集团,建立了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在人员交流、联合培养研究生、共建项目、科研攻关、协同创新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果。
办学历史
1946年,原国立山东大学医学院成立。
1956年,独立建制为青岛医学院。
1970年10月,青岛医学院整体搬迁到北镇办学。
1974年11月,设立青岛医学院北镇分院。
1981年9月,独立建制,改称北镇医学院。
1983年3月,随驻地更名为滨州医学院。
1985年,创办残疾人医学系。
滨州医学院是二本。
滨州医学院是一所属于山东省本科高校的医学院校,成立于1946年,原为鲁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护士学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滨州医学院逐渐成长为一所涵盖本科、硕士和博士教育的综合性医科院校。
关于滨州医学院的本科生招生本科位的划分,可以参考近几年的招生政策和招生实际情况。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1、招生政策及历史概况
滨州医学院历来是一所以医学专业为主的高等院校,在本科招生方面,一直采取“1+4”、2+3、“4+3”等多元化办学模式。
据了解,自2010年开始,滨州医学院实行“全日制本科生教育制度”,为应届高中毕业生提供5年制本科医学教育。目前,滨州医学院在招生政策上仍保持较为稳定,一般录取普通高考理科或文科考生,同时对外籍、台湾、香港及海外华侨招收自费留学生。
2、研究生教育
滨州医学院在研究生教育方面,设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和护理学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同时还拥有硕士学位授权类别。
目前,滨州医学院研究生教育已形成了以博士为龙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相互联动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具备培养高水平医学科研人才的能力。
3、本科专业类别
滨州医学院本科专业设置涵盖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药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助产学、应用心理学等多个领域,针对不同领域的学科特点设有相关专业,且不同专业之间紧密联系,在深度上可以相互交叉,达到全面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目的。
同时,根据近几年的招生政策和实际情况,滨州医学院大部分本科专业都属于全日制普通本科,一些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相对较为优秀,绝大多数专业都能够达到一定的教学质量标准。
综上所述,根据滨州医学院的实际情况,可以初步得知,滨州医学院属于本科高校,主要招收普通高考理科或文科考生;在研究生教育方面,设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和护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博士学位授权点。
同时,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较为全面,涵盖了不同领域的学科特点,其教学质量相对较高,拥有一定的办学实力。至于滨州医学院是几本,涉及具体年份、学科等多方面因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