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这座千年古都,承载着无数的历史故事和文化遗产。在这座城市中,有一座著名的佛教圣地——白马寺。这座历史悠久的寺庙创建于哪个朝代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马寺,探寻它的历史渊源。
一、白马寺的起源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是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关于它的创建,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东汉明帝刘庄在位期间,夜梦金人,自西而来,飞越宫庭,明帝感到十分惊异。第二天,明帝询问群臣,得知这是佛教的象征。于是,明帝派遣使者前往西域,寻求佛法。
使者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西域取得佛经,并带回白马。明帝为了纪念这次事件,下令在洛阳建造一座寺庙,供奉佛像,并命名为“白马寺”。
二、白马寺的创建朝代
根据历史记载,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这一年,明帝刘庄在位,正是佛教传入中国的初期。
三、白马寺的历史发展
白马寺自创建以来,历经沧桑,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1. 初创时期(东汉至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白马寺规模较小,但已逐渐成为佛教中心。许多高僧大德在此讲经说法,吸引了众多信徒。
2. 繁荣时期(隋唐):隋唐时期,白马寺进入繁荣时期。寺庙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国佛教的中心。许多皇帝都曾到此朝拜,赐予大量财物。
3. 衰落时期(宋元明清):宋元明清时期,白马寺逐渐衰落。虽然仍有许多僧人居住,但寺庙规模已远不如前。
4. 复兴时期(近现代):近现代以来,白马寺开始复兴。经过多次修缮,寺庙规模逐渐扩大,成为国内外游客的佛教圣地。
四、白马寺的文化价值
白马寺不仅是一座佛教寺庙,更是一座历史文化瑰宝。它具有以下文化价值:
1. 佛教文化: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的象征,见证了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
2. 建筑艺术:白马寺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西方建筑元素,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3. 历史价值:白马寺历史悠久,见证了东汉至近现代的历史变迁。
4. 旅游价值:白马寺是洛阳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五、白马寺的游览指南
想要游览白马寺,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交通:洛阳火车站、洛阳西站均有直达白马寺的公交车。
2. 门票:白马寺门票价格为50元/人。
3. 开放时间:白马寺开放时间为8:00-18:00。
4. 注意事项:参观白马寺时,请尊重佛教文化,保持安静。
六、总结
洛阳白马寺,这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它不仅是佛教传入中国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让我们一起走进白马寺,感受它的魅力,探寻它的历史渊源。
洛阳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朝代。具体来说:
创建时间:洛阳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即公元68年。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因此被人们誉为“中国第一古刹”。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历史地位:作为佛教在中国传播初期的标志性建筑,白马寺不仅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建筑风格古朴严肃,宏伟壮观,寺内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佛像,是研究中国佛教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现存古迹:虽然白马寺的历史悠久,但现存的遗址古迹大多为元、明、清时期所留。寺内的大雄宝殿是全寺主殿,其他主要建筑如天王殿、大佛殿、毗卢阁等也各具特色,保存完好。此外,寺内还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以及来自国际友人和居士赠送的佛像,这些珍贵的文物共同构成了白马寺独特的文化景观。
1、洛阳白马寺创建于哪个朝代。
2、洛阳白马寺建于西汉年间。
3、洛阳白马寺创建于什么时候。
4、东汉洛阳白马寺的由来。
1.洛阳白马寺创建于东汉。
2.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
3.它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也就是公元68年,它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乃中国佛教的释源祖庭,世界佛教的集大成者。
4.白马寺把佛教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
在河南洛阳市东郊一片郁郁葱葱的长林古木之中,有一座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的白马寺。这座2000多年前建造在邙山、洛水之间的寺院,以它那巍峨的殿阁和高峭的宝塔,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人。白马寺山门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它的营建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相传汉明帝刘庄夜寝南宫,梦金神头放白光,飞绕殿庭。次日得知梦为佛,遂遣使臣蔡音、秦景等前往西域拜求佛法。蔡、秦等人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上了在该地游化宣教的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腾、竺法兰。蔡、秦等于是邀请佛僧到中国宣讲佛法,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山涉水,于永平十年(67)来到京城洛阳。汉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遂将寺院取名“白马寺”。从白马寺始,我国僧院便泛称为寺,白马寺也因此被认为是我国佛教的发源地。历代高僧甚至外国名僧亦来此览经求法,所以白马寺又被尊为“祖庭”和“释源”。白马寺建寺以来,其间几度兴废、几度重修,尤以武则天时代兴建规模最大。白马寺为长方院落,坐北朝南,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游览白马寺,不但可以瞻仰那些宏伟、庄严的殿阁和生动传神的佛像,而且可以领略几处包含有生动历史故事的景物。在古色古香的白马寺山门内大院东西两侧茂密的柏树丛中,各有一座坟冢,这就是有名的“二僧墓”。东边墓前石碑上刻有“汉启道圆通摩腾大师墓”,西边墓前石碑上刻有“汉开教总持竺法大师墓”。这两座墓冢的主人便是拜请来汉传经授法的高僧──迦什摩腾和竺法兰。石碑上的封号是宋徽宗赵佶追封的。在清凉台上还有二位高僧的塑像。它们寄托着中国佛门弟子对二位高僧的敬慕之情。清凉台被称为“空中庭院”,是白马寺的胜景。清康熙年间,寺内住持和尚如诱曾作诗赞美道:“香台宝阁碧玲珑,花雨长年绕梵宫,石磴高悬人罕到,时闻清磬落空蒙。”这个长43米,宽33米,高6米,由青砖镶砌的高台,具有古代东方建筑的鲜明特色。毗卢阁重檐歇山,飞翼挑角,蔚为壮观,配殿、僧房等附属建筑,布局整齐,自成院落。院中古柏苍苍,金桂沉静,环境清幽。相传原为汉明帝刘庄幼时避暑和读书的处所,后来改为天竺高僧下榻和译经之处。白马寺山门东侧,有一座玲珑古雅、挺拔俊秀的佛塔,这就是有名的齐云塔。齐云塔是一座四方形密檐式砖塔,13层,高35米。它造型别致,在古塔中独具特色,不可多得。齐云塔前身为白马寺的释迦如来舍利塔,现在的齐云塔为金大定十五年(1175)重建,为洛阳现存最早的古建筑。白马寺中种有许多石榴树。白马寺的石榴汉魏时曾誉满京师。石榴原产于安息(今伊朗),在汉代同佛经、佛像一起传入中国,并最多在洛阳、长安落户。当时人们赞美石榴,把它作为中外人民交往的标志,石榴的身价倍增,白马寺的石榴,亦有“白马甜榴,一实值牛”的说法。白马寺作为我国第一古刹,在中国佛教史和对外文化交流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编辑本段]寻佛起源据史料记载,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的某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神仙,金色的身体有光环绕,轻盈飘荡从远方飞来,降落在御殿前。汉明帝非常高兴。第二天一早上朝,他把自己的梦告诉群臣,并询问是何方神圣。太史傅毅博学多才,他告诉汉明帝:听说西方天竺(印度)有位得道的神,号称佛,能够飞身于虚幻中,全身放射着光芒,君王您梦见的大概是佛吧!于是明帝派使者羽林郎中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13人去西域,访求佛道。三年后,他们同两位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回到洛阳,带回一批经书和佛像,并开始翻译了一部分佛经,相传《四十二章经》就是其中之一。皇帝命令在首都洛阳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以安置德高望重的印度名僧,储藏他们带来的宝贵经像等物品,此寺即今天的洛阳白马寺。据说是因当时驮载经书佛像的白马而得名,而白马寺也因而成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发源地。白马寺属于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本段]寺院位置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城东10公里处,在汉魏洛阳故城雍门西1.5公里处,古称金刚崖寺,号称“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所官办寺院。它建于东汉明帝永平11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白马寺原建筑规模极为雄伟,历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屡经战乱,数度兴衰,古建筑所剩无几,人民政府为保存这一著名文化古迹,曾进行过多次修葺。现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前为山门,山门是并排三座拱门。山门外,一对石狮和一对石马,分立左右,山门内东西两侧有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为元、明、清时期的作品。毗卢殿在清凉台上,清凉台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佛经之处。东西厢房左右对称。整个建筑宏伟肃穆,布局严整。此外,还有碑刻40多方,对研究寺院的历史有重要价值。现存白马寺坐北朝南,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占地约4万平方米。寺大门之外,广场南有近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桥,其左右两侧为绿地。左右相对有两匹石马,大小和真马相当,形象温和驯良,这是两匹宋代的石雕马,是优秀的石刻艺术品。白马寺的山门为明代所重建,为一并排三座拱门,代表三解脱门,佛教称之为涅盘门。部分门洞券面上刻有工匠姓名,皆为东汉遗物。寺内现存五层大殿,坐落在一条笔直的中轴线上,两旁偏殿则互相对称。天王殿,正中置木雕佛龛,龛顶和四周有50多条姿态各异的贴金雕龙。龛内供置弥勒佛,即“欢喜佛”。他笑口常开,赤脚趺坐,形象生动有趣,令人忍俊不禁。殿内两侧,坐着威风凛凛的四大天王,是佛门的守护神。弥勒佛像(之后是韦驮天将,佛教的护法神,昂然伫立,显示着佛法的威严)。白马寺大门东走约300多米,有一座十三层的齐云塔,直插云霄。齐云塔始建于五代时期,原为木塔,北宋末年金兵入侵时烧毁。金朝大定年间重建此塔,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白马寺建筑规模雄伟,现在的布局为明嘉靖时重修,仅存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四座大殿。山门东西两侧有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后院毗卢阁内的断文碑,刻有白马寺的历史,是寺内重要古迹,所传唐经幢(读床)、元碑刻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寺内原来还出土了玉石雕刻的弥勒佛像,已被盗往美国。各殿内的佛像大多是元代用干漆制成的,特别是大雄宝殿的佛像,是洛阳现存最好的塑像。据记载,三国魏时白马寺前有大石榴,京师传说:“白马甜榴,一石如牛。”寺东还有一座金代大定十五年(1175)造的齐云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