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寺简介(上海龙华寺简介)

天气预报 (2) 11小时前

龙华寺,一座位于我国上海市松江区的一座千年古刹,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之一,素有“东南第一寺”的美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龙华寺,感受这座千年古刹的独特魅力。

一、龙华寺的历史渊源

龙华寺始建于公元3世纪,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当时印度高僧摩诃迦叶曾来华传教,并在此地创建了龙华寺。此后,龙华寺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逐渐成为江南地区著名的佛教圣地。

二、龙华寺的建筑特色

龙华寺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南北建筑风格,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以下是龙华寺部分建筑介绍:

序号 建筑名称 简介
1 大雄宝殿 龙华寺的主体建筑,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三尊佛像。大殿气势恢宏,庄严肃穆。
2 法堂 用于举行法会、讲经说法的场所。法堂建筑精美,装饰华丽。
3 大悲楼 供奉着观世音菩萨的殿堂,楼内设有观音阁、观音殿等。
4 灵隐塔 高36.3米,为七级八角形砖塔,塔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舍利。
5 龙华塔 位于龙华寺后山,为五级八角形砖塔,塔内供奉着阿弥陀佛舍利。

三、龙华寺的文化内涵

龙华寺不仅是一座佛教圣地,更是一座文化宝库。以下是龙华寺部分文化内涵:

1. 佛教文化:龙华寺作为佛教禅宗的发源地,汇聚了众多高僧大德,留下了丰富的佛教文化和历史遗迹。

2. 艺术文化:龙华寺的建筑、雕塑、壁画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研究古代建筑、雕塑、绘画的重要资料。

3. 民俗文化:龙华寺周围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如龙华灯会、龙华会等,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四、龙华寺的旅游价值

龙华寺作为上海著名的旅游景点,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以下是龙华寺旅游价值的具体体现:

1. 历史价值:龙华寺历史悠久,是我国佛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2. 艺术价值:龙华寺的建筑、雕塑、壁画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研究古代艺术的重要资料。

3. 宗教价值:龙华寺作为佛教圣地,吸引了众多信众前来朝拜,具有较高的宗教价值。

龙华寺,这座历经千年风雨的古刹,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到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采。让我们走进龙华寺,共同探寻这座千年古刹的奥秘吧!

上海龙华寺地址龙华寺游玩攻略龙华寺简介

龙华寺作为上海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座古刹,自三国时期便开始兴建,一直传承至如今。到上海去游玩的小伙伴也都会专程前往这座古寺庙中,感受一下佛教圣地的虔诚,也感受一下这历史留下的故事与传承。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有关龙华寺的游玩攻略吧~

龙华寺龙华古寺是在三国时期由孙权为其母进行专门修建的一座寺庙,距今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也是如今上海地区历史最为悠久,保存时间最长的一座寺庙。其名源于佛经中弥勒菩萨在龙华树下悟道成佛的典故,故而名曰“龙华寺”

在公园1066年,北宋治平三年间,龙华寺更名为“空相寺”直至明永乐年间,才再度恢复原名“龙华寺。”明万历二年(1574)时又由万历皇帝赐名“大兴国万寿慈华禅寺”。

直至今天,龙华寺经过了几次的重整翻修,建筑复原等,才有了如今大家看到的现在的模样。虽然龙华寺最早建设于三国东吴,但是由于其在宋朝才获得盛名,因此其寺庙内的整体建筑风格仍然以宋朝建筑风格为主。如今的龙华寺已经成为了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

山门进入了龙华寺以后,大家可以看到山门正中间有用隶书写的“龙华”匾额,上面印有钦赐神堂龙华讲寺之宝印”的金印。此匾额乃是龙华三宝之一的皇赐金印,由皇帝所赐。而在“龙华”匾额的两边也陈列着“江南古刹”“人间兜率”的匾额。

弥勒殿与其他的寺庙有所不同的是,龙华寺内的第一个大殿,并不是大雄宝殿,而是弥勒殿,内殿供奉的乃是笑容满面、袒胸露腹的弥勒佛。作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弥勒佛手持金莲台,满面含笑的向大家指引着前往西方极乐世界的方向。

店内还陈列着佛教领袖、杰出书法家--赵朴初所书“龙华寺”匾额,苍劲有力的字迹,将龙华寺的风骨皆表露其中。

大雄宝殿寺内僧人经常进行佛法活动的地方,在弥勒殿的后方。殿内供奉有多位菩萨,正中是头戴毗卢帽、手作毗卢印的毗卢遮那佛,左胁侍文殊菩萨,右胁侍普贤菩萨,左右两边是二十天神和十八罗汉,背后是五十三参童子拜观音,供奉摆放的位置也是相当的考究,取自佛法之中。

三圣殿位于大雄宝殿后的三圣殿内,供奉的是三尊金光闪闪、端庄妙相的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来到龙华寺各殿的游客们每次都会对供奉的菩萨致以最崇敬和最虔诚的祈祷。而佛教圣地也自有一种圣洁的感觉。

龙华寺的简介

姚安龙华寺,俗称活佛寺,位于姚安县城北12公里的光禄镇西山麓。西山形如游龙盘旋,山仞重峦突兀,此山民间称龙华山。

龙华山,郁郁葱葱,栗树、茶树、菩提树、苍松翠柏,竞相耸立,高峻挺拔,龙华寺就在险峻的丛林之中。龙华寺原址名卧佛庵,始建于公元907-923年(即后唐天祐年间,蒙诏世隆时期)据清郡人河南光山县蔡龙松所撰《重修龙华山活佛寺碑记》载:“一日夜间,因有神僧到此拜佛,半夜即去,由此,大理僧人知聪即结庵于此,勤修戒律,开山创寺,后人称为古刹。”

13世纪时,蒙古兵灭大理国,相国高泰祥殉国,其女菩提痛国破家亡,兄弟离散,于卧佛庵出家,将出生时印度僧人所赠的菩提树籽植于寺后,以卜兄弟聚散存亡,九籽生长良好,后兄弟九人果无恙,终得团聚。兄高长寿得授姚安路军民总管府总管,改建卧佛庵,更名活佛寺,并造菩提像供奉。

明初,有商崖禅师在此开设佛堂念佛,各地名僧盘龙、古庭、宗风、振续等七百余人云集于此。其后又有智聪、明转亦先后至此,龙华寺便成了滇西地区的佛教圣地之一。明末,有寂空和尚从四川来姚安讲学,专精戒律,各寺僧侣相助,拔给田亩地租,布施金银,扩大寺宇。

1638年,旅行家徐霞客曾旅游到此,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和风物景观曾简笔描述。龙华寺当时的住持和尚寂空为他敬奉午餐,并留他在后轩歇息。

龙华寺经康熙五十七年(1717年)火毁,土司高映厚及住持和尚寂空重修。光绪二十年(1894年)又毁,邑人马驷良及住持觉安和尚再建。重建时基址未动,按原样复修。但两次火毁都未涉及大悲殿(圆通楼)及后轩,故圆通楼及后轩仍为明代建筑。

龙华寺的寺庙简介

龙华寺亦称万寿禅寺,位于仙游县龙华镇灯塔村,离仙游县城约4公里。龙华寺初建于唐垂拱三年(687年),唐宣宗大中初年(847年)赐名“龙华万寿禅寺”。宋天圣年间,仁宗诏龙华寺和尚雪经入京讲道,回寺后扩大建筑规模。宋绍兴年间至元至顺年间,龙华寺几经毁坏,几经重新修建,至元代元贞年间,龙华寺已成为仙游县第一大丛林,辖11院77庵。当时全县和尚尼姑约有一千多人,而龙华寺就拥有僧众近五百人。元末至明、清两朝,龙华寺又四度兴废。尤其是明嘉靖四十三年,倭寇入侵,寺毁僧散,一片凄凉。明万历年间和清顺治、康熙年间又重新修建,到了民国末年,龙华寺又几经荒废。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1988-1992年),侨僧释广静捐资五十五万元,重新修建龙华寺,如今已焕然一新,成为仙游县佛教会的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