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祠墓,位于陕西省韩城市芝川镇,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祠墓。这里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象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司马迁祠墓,感受那份厚重的历史气息。
一、司马迁祠墓的历史渊源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他所著的《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司马迁祠墓始建于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二、司马迁祠墓的建筑特色
1. 祠堂
司马迁祠墓的祠堂位于墓园正前方,是一座宏伟的建筑。祠堂内供奉着司马迁的塑像,两侧墙壁上刻有《史记》中的名篇佳句。祠堂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2. 墓碑
司马迁墓碑位于祠堂后方,碑文由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撰写。墓碑高大雄伟,上面刻有“汉史司马迁之墓”七个大字,字体遒劲有力。
3. 墓园
司马迁墓园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四周环绕着青砖红瓦的围墙。墓园内绿树成荫,环境幽静。墓园中央是一座圆形的墓冢,墓冢前有一座石碑,上面刻有“司马迁墓”四个大字。
三、司马迁祠墓的文化价值
1. 历史价值
司马迁祠墓是研究西汉时期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通过对司马迁祠墓的考察,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宗教信仰、建筑艺术等方面。
2. 文化价值
司马迁祠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司马迁的《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司马迁祠墓作为《史记》的诞生地,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3. 教育价值
司马迁祠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缅怀司马迁的崇高品格,学习他严谨治学、敢于直言的精神。
四、司马迁祠墓的游览指南
1. 交通
前往司马迁祠墓,可乘坐火车或长途汽车到达韩城市,再转乘公交车或出租车前往芝川镇。
2. 游览时间
司马迁祠墓全年对外开放,建议游览时间为上午9:00至下午5:00。
3. 游览路线
首先参观司马迁祠堂,然后游览墓园,最后参观司马迁墓碑。
五、司马迁祠墓的文物保护
司马迁祠墓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对司马迁祠墓的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司马迁祠墓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价值。在这里,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我们走进司马迁祠墓,感受那份千年沉淀的文化底蕴。
司马迁祠我们俗称司马庙,是为纪念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而建的祠墓。其坐落在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位。司马迁祠墓建筑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登其巅,可东望滔滔黄河,西眺巍巍梁山,南瞰古魏长城,北观芝水长流,可谓山环水抱,气象万千。壮观的自然形式和秀丽的风光,映衬出司马迁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的业绩。
有人以现存司马迁庙在韩城方凭,说司马迁是韩城人,这不对。众所周知,现存司马迁庙司马迁的坟是衣冠冢,而不是真坟...
三有司马迁的后裔为证。河津今距司马迁墓东约10里,有个辛封村。村里有姓司马者20来户,近200来人,世称自己是司马迁的后代,且有家谱,至今还保存着世传的司马迁的朝王板。这个村也世称司马迁故里。这是司马迁是河津人的血亲证据。
韩城那边并没有姓司马的。说司马迁是韩城人,又找不到姓司马的,这说不通。有人说有后裔,因避难,改姓司、姓马、姓同、姓冯了。这也说不通。司马迁因受李陵之祸被判刑,但并未株连九族。他的女儿、女婿、外孙都活得好好的,且女婿、外孙都受到汉武帝的重用,缘何他的远在家乡的儿孙们要改姓呢?有人说不是当时改的,是后来改的。司马迁当时受难时都不改,后来平反了,又当了太史公,得以完成《史记》。《史记》问世后,司马迁声望逐高,为世人所敬仰,这只能庇护自己的子孙,怎么反而有害了呢?“辟莽乱”,“辟刘宋之祸”,也难以成立。封建社会的刑罚是很严酷的,哪有改姓就能避免得了的?封建社会也从未有过以改姓代刑罚的政策。况且,若要改姓,改姓一个就行了,为什么要改四姓?还有,如果确因避乱改姓,那么乱过之后,就应改过来,为什么直到现在还不改,还不返祖归宗呢?这到底是真还是假呢?
司马迁祠墓始建于公元310年,历代曾数次重修和扩建,占地十万余平方米。主体建筑有寝宫,献殿,祠门,山门,牌坊等十八座。祠墓对滔滔黄河,西依巍巍梁山,依崖就势,气象万千,是陕西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韩城市南10公里的芝川镇,建有中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祠墓。司马迁于公元前145年生于韩城(古称夏阳)农村,其父司马谈任西汉太史令。他从10岁起便苦读典籍,20岁后历游江淮名地,考察史料,走访民间。后来继承父业任太史令,掌管文书,记载史事。他42岁时开始撰写《史记》,48岁时因李陵一案受牵连,残遭汉武帝的宫刑。出狱后做中书令,笔耕不辍,历经16年完成巨著《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 130篇的历史巨著——《史记》,又名《太史公书》,长达52万字。杨雄称赞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这是中国第一部通史,影响极其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