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介绍(长城介绍和历史)

天气预报 (3) 2小时前

长城,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它不仅是一道壮丽的自然景观,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城,探寻它的奥秘。

一、长城的历史渊源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后经过秦、汉、明等朝代的修缮和扩建,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规模。长城全长约2.1万公里,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横贯中国北方,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二、长城的地理位置

长城蜿蜒起伏,跨越山川河流,其地理位置十分独特。以下是长城部分主要地理位置的表格:

地点名称 地理位置 主要特点
山海关 辽宁省秦皇岛市 长城的东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慕田峪 北京市怀柔区 以险峻著称,是长城中的精华部分
八达岭 北京市延庆区 长城的重要关隘,有“天下九塞之一”的美誉
嘉峪关 甘肃省嘉峪关市 长城的西起点,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

三、长城的建筑特点

长城的建筑特点独具匠心,以下是长城部分建筑特点的表格:

建筑特点 描述
用材多样 主要采用砖、石、土、木等材料
结构复杂 有城墙、敌楼、关隘、烽火台等
防御功能强大 可抵御外敌入侵,保障国家安全
历史价值丰富 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四、长城的文化内涵

长城不仅是一道壮丽的自然景观,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是长城部分文化内涵的表格:

文化内涵 描述
历史见证 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历程
民族精神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文学艺术 在长城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谣
国际友谊 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促进了国际交流

五、长城的保护与传承

随着时代的发展,长城面临着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为了保护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大资金投入、开展文物保护研究等。广大人民群众也积极参与到长城的保护和传承中来。

六、长城的未来展望

长城是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长城一定会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成为中华民族的永恒象征。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勇气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了解长城,就是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共同守护好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长城的简介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期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扩展资料:

由于年代久远,早期各个朝代的长城大多数都残缺不全,保存得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人们一般说的长城指的是明长城,所称长城的长度,也就的是明长城的长度。

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2009年4月18日联合公布,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总长度为8851.8千米。经过壕堑359.7千米,自然天险2232.5千米。

2012年6月5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居庸关长城宣布,历经近5年的调查认定,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包括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长城遗产43721处。这是中国首次科学、系统地测量历代长城的总长度。此次长城的调查和认定,不仅认定了2009年测定的明长城长度,还开展了秦汉及其他时代长城的资源调查。

参考资料:长城百度百科

怎样介绍长城

长城的介绍具体如下:

长城,别称万里长城,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用以限隔敌骑行动的长城,位于中国北方地区,总长度。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

因长度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

长城东起辽宁丹东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长城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2021年7月23日,长城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示范案例。

长城有多长

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千米,壕堑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2.2千米。

介绍长城的特点

长城的特点:

1、长城的防御工程体系

绵延万里的长城它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

2、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

在2000多年的修筑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首先是在布局上,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时就总结出了“因地形,用险制塞”的经验。2000多年一直遵循这一原则,成为军事布防上的重要依据。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则,创造了许多种结构方法。

3、长城的城墙

是这一防御工程中的主体部分。它建于高山峻岭或平原险阻之处,根据地形和防御功能的需要而修建,凡在平原或要隘之处修筑得十分高大坚固,而在高山险处则较为低矮狭窄,以节约人力和费用,甚至一些最为陡峻之处无法修筑的地方便采取了“山险墙”和“劈山墙”的办法。

扩展资料:

长城的价值:

1、万里长城从春秋战国开始,伴随着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行进。众所周知,一部悠久的古代中国文明史,封建社会是最丰富最辉焊的篇章,举凡封建社会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历史事件,在长城身上都打下了烙印。

2、长城作为一座历史的实物丰碑,将水文在中华大地。在万里长城身上所蕴藏的中华民族2000多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的内涵十分丰富,除了城墙、关城、镇城、烽火台等本身的建筑布局、造型、雕饰、绘画等建筑艺术之外,还有诗词歌赋、民间文学、戏曲说唱等。

参考资料:人民网-世界文化遗产: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