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现场视频)

上海,这座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在2014年12月31日的新年倒数夜,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外滩踩踏事件,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这一悲剧让我们深感痛心,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公共安全的广泛关注。今天,让我们共同回顾这起事件,以史为鉴,反思公共安全问题,为构建更加安全的公共环境而努力。

一、事件回顾

1. 时间背景

2014年12月31日,正值中国新年佳节,上海外滩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跨年倒计时活动。当天,外滩人潮涌动,许多市民和游客聚集在此,期待迎接新年的到来。

2. 事件经过

晚上9时许,人群突然向桥面涌去,造成拥挤。由于人流量过大,导致部分区域人群密度过高,现场出现踩踏现象。在紧急救援过程中,共有36人死亡,49人受伤。

3. 事件原因

经过调查,该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一、人流量过大,超过现场容纳能力;二、现场安全措施不足,缺乏有效的应急预案;三、部分游客缺乏公共安全意识,拥挤时未能保持冷静。

二、事件反思

1. 公共安全意识

此次事件反映出部分市民和游客缺乏公共安全意识。在人流高峰期,应自觉遵守秩序,不盲目跟风拥挤。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应加强对公众的安全教育,提高全民安全素质。

2. 安全管理

事件暴露出我国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大型活动、公共场所的监管,确保安全措施到位;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基础设施

外滩踩踏事件的发生,也与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城市管理者应关注人流密集区域的交通组织,优化道路规划,提高通行能力。要关注公共场所的硬件设施,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三、警示与启示

1. 铭记悲剧,警钟长鸣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公共安全的重要性。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提高安全意识,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2. 政策制定与执行

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公共安全政策,加大对公共安全的投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加强对相关责任人的问责,提高执法力度。

3. 社会参与

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公共安全建设,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企业、学校、社区等要发挥各自优势,共同维护公共安全。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沉痛的教训,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公共安全的重要性。让我们以此次事件为鉴,共同努力,为构建更加安全的公共环境,为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而奋斗。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2014年。根据中国政府网查询,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群众拥挤踩踏事故。此次事故中36人丧生,49人受伤。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当时由于人流量大、秩序混乱,人流产生对冲,部分人想上到观景平台,部分人想下观景平台。登上观景台的阶梯底部有人因失衡不慎跌倒。随之而来的是其他人员的摔倒以及叠加,最终导致了踩踏事件的发生。此次上海踩踏事故提醒我们,针对大人流场所和活动的安全管理不容忽视。不管是群众自发的聚集性活动还是有组织的群众公共活动都应当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准备充分,保证群众的安全。市民们也应当进行应急演练,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外滩踩踏事件的原因

直接原因:外滩观景平台的楼梯走道上出现人流对冲,有的人要下去,有的人要上去,在人流对冲过程中有人摔倒,导致周围的人连续被挤倒踩踏。

根本原因:政府管理失职,既没有通过广泛的公共媒体向民众提前宣传当天晚上外滩没有烟花表演(大部分人是冲着烟花表演而去外滩的,事先根本不知道那年没有烟花表演,而往年都有),也没有控制进入外滩的人数,导致人流密度过大,最终酿成惨祸。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国内近14年来部分踩踏事件

国内近14年来部分踩踏事件 法制晚报讯(记者王选辉实习生张莹)2014年12月31日晚在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的群众拥挤踩踏事故,致36人死亡,49人受伤。

36名遇难者中,大多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

《法制晚报》记者据公开报道统计发现,2000年以来,至少发生了15起踩踏事故,至少有140人在事故中丧生,310人受伤。在踩踏失去生命的人们中,多为小孩、学生、女性等在对抗中相对弱势的群体。

这些踩踏事故发生后,公开报道显示,已经有46人被免职、撤职、停职等,7人移送司法机关,多人被判玩忽职守罪、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

14年来发生15起 140人丧生

昨日,不少市民自发来到外滩陈毅广场,悼念那些逝去的生命。媒体舆论、民众、政府都在不同程度反思这场悲剧的发生。

《法制晚报》记者统计发现,在过去十几年里,经过媒体报道的踩踏事故已经至少有15例,至少有140人在事故中丧生。

像上海这种国内一线城市发生如此大规模的踩踏事故,必然会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10年前,这一幕也在北京发生过。

2004年,2月5日,北京市密云县密虹公园举办的密云县第二届迎春灯展中,因一游人在公园桥上跌倒,引起身后游人拥挤,造成踩死、挤伤游人的特大恶性事故,造成37人死亡、15人受伤。

37人死亡,也是2000年以来媒体报道的踩踏事故中最大的死亡人数。

媒体报道的踩踏事故并不全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系教师王起全等人在发表于2008年的论文中表示,经他们统计,2000年至2006年间,国内外大型活动中发生85起踩踏事故,造成4026人死亡,7513人受伤,平均每起踩踏事故死亡人数约为47人,受伤人数约为88人,平均每起事故都达到了我国规定的特别重大伤亡事故级别。

校园内高发 女性、学生易受伤

女性在踩踏事件中,死亡人数所占比例远高于男性。在上海外滩死亡的36名遇难者中,已知男性10名、女性25名,已查明身份的有10人,其中年龄最大的36岁、最小的16岁。

49名伤者中,除7人因轻微伤离院外,其余40余人全部在医院治疗,39人已查明身份。伤员以年轻人为主,男12人,女28人,其中重伤13人,轻伤27人,重伤员未脱离生命危险,多人仍处昏迷状态。

而学校一直是踩踏事故的高发地。《法制晚报》盘点的15起踩踏事故中,10起是在学校中发生的。

校园内的踩踏事故往往发生在楼道里。2014年7月26日,云南省昆明市明通小学发生踩踏事故,造成学生6人死亡、26人受伤。事故原因为学生在通过临时放置于午休宿舍楼一楼单元过道处的海绵垫时发生跌倒,引发下楼学生相互叠加挤压,导致学生严重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