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这条古老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由于长江中上游河道弯曲、水流湍急,航运条件受限,制约了长江航运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在葛洲坝地区建设了一座世界著名的船闸——葛洲坝船闸。本文将围绕葛洲坝船闸的建设、作用以及意义进行探讨。
一、葛洲坝船闸的建设背景
1.长江航运发展的需求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航运条件得天独厚。长江中上游河道弯曲、水流湍急,给航运带来很大不便。据统计,长江中上游航道总长1.5万公里,但可通航里程仅为0.8万公里。为了提高长江航运效率,建设船闸成为必然选择。
2.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
1971年,我国政府决定在葛洲坝地区建设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包括大坝、船闸、电站等设施,其中船闸是关键组成部分。
二、葛洲坝船闸的建设过程
1.设计阶段
葛洲坝船闸设计阶段历时3年,邀请了国内外专家共同参与。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船闸的规模、型式和关键技术。
2.施工阶段
葛洲坝船闸施工阶段分为大坝建设、船闸主体结构建设、设备安装等环节。施工过程中,我国广大建设者克服了种种困难,保证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3.调试阶段
船闸建成后,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试阶段。通过调试,船闸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三、葛洲坝船闸的作用
1.提高长江航运效率
葛洲坝船闸的建成,使长江中上游航道实现了全年通航,提高了航运效率。据统计,葛洲坝船闸投入运行后,长江中上游航道年货运量增长了近一倍。
2.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葛洲坝船闸的建成,为长江中上游地区提供了便捷的水上交通条件,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船闸附近的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3.保护生态环境
葛洲坝船闸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保护。船闸采用了先进的环保技术,确保了航运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四、葛洲坝船闸的意义
1.世界级船闸
葛洲坝船闸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船闸之一,其建设水平和运营效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2.我国水利建设成就
葛洲坝船闸的建设,展示了我国在水利建设领域的成就,为世界水利事业作出了贡献。
3.民族自豪感
葛洲坝船闸的建成,让我国人民为之自豪,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葛洲坝船闸作为我国长江航运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发挥葛洲坝船闸的作用,推动长江航运事业不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船过葛洲坝船闸不收费**。
葛洲坝船闸位于湖北省宜昌境内,是水利工程设施。它主要用于船舶通行,同时也能发电。通过葛洲坝船闸的船舶,无论是上行还是下行,都不需要支付费用。但是,船舶需要通过申报、安检、排计划、过闸等步骤,并且需要按照船闸调度指挥中心的规定进行。
葛洲坝船闸,指的是葛洲坝枢纽航运工程的供船舶通行的闸门。葛洲坝水利枢纽是中国在长江干流上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坝”。1葛洲坝枢纽航运工程是“两线三闸”。自1981年6月通航以来,作为配合三峡工程建造的反调节航运梯级工程,极大地改善了长江三峡区域120公里水域的通航条件,大量货船从此安全畅通地出入川江。
1981年,葛洲坝通航之初,年货运量不足400万吨。首航的货轮‘长江号’和客轮‘东方红号’是当时的顶级代表船,如今因运输能力受限已被淘汰。
自1981年6月通航以来,葛洲坝船闸年一路攀升。
1982年葛洲坝船闸货物通过量约347万吨,不到 400万吨。
1982年之后每年有所增加。
1992年已突破900万吨,在1982年基础上翻了一番,后来又有大幅增长。
1994年首次突破1000万吨大关。
2011年12月12日10时许,“长航集运”号等满载的货船驶进葛洲坝二号船闸,标志“万里第一坝”葛洲坝船闸在运行30年后年货运量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30年来,葛洲坝船闸安全运行近40万闸次,通过船舶约211万艘次,累计通过货物6.8亿多吨。比1981年的增长高达2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