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公园琼华岛(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其中,琼华岛作为北海公园的核心景点,见证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辉煌,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本文将带您走进琼华岛,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一、琼华岛的起源与发展

1. 传说故事

琼华岛,又名蓬莱岛,源于神话传说。相传,这里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因岛上盛产美玉而得名。在我国古代,蓬莱、方丈、瀛洲被称为“三神山”,是仙境的象征。琼华岛作为“三神山”之一,成为皇家园林的典型代表。

2. 历史变迁

琼华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金代。金世宗大定年间,开始在岛上建造离宫,后经历元、明、清三代,逐渐形成今日规模。明清时期,琼华岛成为皇家园林的代表,被誉为“皇家园林之最”。

二、琼华岛的园林艺术

1. 建筑风格

琼华岛的建筑物风格独特,融合了汉、藏、蒙、满等多民族特色。如白塔、五方亭、九龙壁等,均为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

2. 景观布局

琼华岛的景观布局严谨,以山水为骨架,建筑为点缀,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岛上山峦起伏,水系环绕,形成“山青水秀、楼阁掩映”的意境。

3. 艺术品鉴赏

琼华岛上收藏有大量珍贵艺术品,如石雕、木雕、陶瓷、书画等。这些艺术品不仅展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的精湛,也反映了皇家园林的文化内涵。

三、琼华岛的历史文化价值

1. 皇家园林的典范

琼华岛作为皇家园林的代表,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最高成就。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景观布局、艺术品鉴赏,为后世园林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2. 历史见证

琼华岛见证了我国古代皇家的兴衰变迁。从金代离宫到明清皇家园林,琼华岛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成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依据。

3. 文化传承

琼华岛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如诗词、书画、园林艺术等,对我国现代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琼华岛成为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北海公园琼华岛,是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走进琼华岛,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千年古韵。让我们珍惜这片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北海公园开放时间

北海公园开放时间及票价

1、公园开放时间:

6:30-20:00(1月-3月、11月、12月)。

6:00-21:00(4月、5月、9月、10月)。

6:00-22:00(6月-8月)。

提前半小时止票。

2、琼华岛景区开放时间:

8:30-16:30(1月-3月、11月、12月)。

8:30-17:30(4月-6月、9月、10月)。

8:30-18:00(7月、8月)。

3、大船码头开放时间:9:00-17:00(3月初—11月初)。

4、小船码头开放时间:9:00-17:00(3月初—11月初)。

交通指南:

北海公园北门:

公交乘13、42、107、111、118、612、701路在北海公园北门下。

地铁乘地铁6号线北海北下。

北海公园东门:乘5路在西板桥站下。

北海公园南门、西南门:乘5、101、103、109、124、128、专1、专2路在北海站下。

北海公园塔的秘密

北海白塔自建成以后进行过多次修缮,清代康熙十八年(1679年)夏历七月二十八日,北京发生大地震,造成白塔震毁。《清史编年》中记载:“七月二十八,巳时至酉时,京师大地震,声如雷,白昼晦暝,势如涛,顺德、德胜、海迨、彰义等城门被震倒,城墙塌毁甚多,宫殿、官廨、民居十倒七八。二十九、三十日又大震,通州、良乡等城墙俱陷,裂地成渠,流出黄黑水及黑气。”为了安全起见,康熙皇帝跑到景山园林里面避难三日。这次地震两年后,重修白塔,到了康熙二十一年(1681年)才告竣工,并且还在琼华岛的东南山腰处立碑纪念。

雍正八年(1730年)夏历八月二十九日,北京又发生了地震,北海白塔再次损坏。史料记载:“派监修随查塔身,塔座彻底内裂,必须全行拆重修。”直到雍正十年(1732年)才告竣工,经过重新修葺的白塔完好如初。

塔座塔身各有讲究

琼华岛的相对高度为33.4米,白塔的高度为35.9米。白塔全部为砖、木、石结构。为防塔内木架潮湿糟朽,塔身周围设有306个通风孔。白塔的结构可以分为塔基、塔座、须弥座、宝顶、塔身等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设计都有讲究。白塔的塔基是由砖石垒砌而成,四周环绕着汉白玉石栏,建筑面积为11650平方米。塔座也为砖石结构,成正方形磋角须弥座,面积为588平方米。须弥座上有三层圆台,之上的塔身又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塔肚,成覆钵形,最大直径14米;上部为“相轮”,也称为“十三天”。“十三天”的下部为正方形磋角底座,座上有青白石束腰,束腰上雕有莲花图案。“相轮”的里面有一根柏木刹杆,高约30米。

宝顶巧夺天工内藏舍利子

“十三天”的上面为白塔的最上端,称为宝顶,上为铜铸镏金华盖。华盖自上而下由燃烧的心、太阳、半月、天盘、地盘几部分组成。天盘、地盘造型别致,图案精美,比例协调。天盘直径约3米有余,重约1500公斤。地盘则更大更重,约2000多公斤。天、地盘上均铸有镂空的莲瓣宝珠结带图案。天盘之上还铸有浮雕的轮、螺、伞、盖、花、瓶、鱼、结,这8种宝物图案有吉祥如意寓意。

宝顶上放有一个9两重的纯金舍利盒,盒内有朱砂,奉释迦牟尼佛牙1颗,舍利子18粒。天盘中间成半球形圆顶,圆顶的上端有矩形底座,在矩形底座之上托有铸铜镏金半月,月上为太阳,日上为倒卷莲花须弥座,托有巨大的桃心,心的四周为熊熊燃烧的火焰,整个宝顶金光璨璨。地盘的下面铸有4个预埋的铁环,悬挂着4根粗大的牵杆,牢固地将整个华盖与塔身连在一起。华盖下面挂有16个铜制风铃,每个铜铃重约8公斤,铜铃成六角形,外面铸有六字箴言,风铃内挂着十字悬垂,下面坠有十字交叉的风叶,风吹铃响,悦耳动听。

白塔肚子里都有什么

塔身的正南面有“时轮金刚门”,俗称“眼光门”,门上绘有红底金字组成的藏文图案,有“吉祥如意”的意思。据说这组字是由清代藏传佛教著名领袖章嘉国师亲手书写的。据说北海白塔内有很大的空间,里面还建有佛龛,以银盒奉舍利子,地下有藏井,藏有旱船、喇嘛经文、衣钵和佛教法物以及织品、五谷、药材、茶果等贡物。

根据北海白塔史料记载:“册开塔装藏哈噶藏佛一尊,高一尺,铸铜镏金。”“册开塔装藏用各色茶叶十斤,各色净果饽饽共五筐,除毒药外各色药共五斤,银九两,金九钱,珍珠、珊瑚、青金石每样九钱,红铜十两,各色绸缎碎缕条共五斤,冰片一两,肉豆蔻、草茸、画石、红花、薏仁每样二斤,仙人掌、海飘硝、菖蒲根、丁香、列志、干莲、哈蜊各样二斤,建香一斤,高香五百箍,西天红黄香五箍,吉祥草二十一根,肚尔宪草一捆,满洲香兰花每样一百斤,柏木枝条一百,头号石青花白地磁罐九个,罐内装各色杂粮,康熙铜钱九个,黄杭细三十匹,五色珠二线二十斤,冰糖、密石、喇嘛每样十斤,牛奶、酸奶、他喇克每样一坛,棉料连四纸六千张,银朱四十斤,双红胭脂四百片,白芨十斤,白面五十斤,共用过江米十六石六斗,白矾一千七百二十斤,桐油二十斤,沥青五斤,黄蜡五斤。”

关于白塔说法:

三次目睹白塔修缮唐山地震震歪了宝瓶

55岁的我曾经亲眼目睹了三次北海白塔修缮,第一次是在1964年夏天,我们经常以过队日为名到北海玩,大队辅导员王老师手里有油印的小纸片,上面盖着校章,只要在表格内填上名字和人数,进门就可以免费。我和几个同学爬到岛顶,钻进了施工的工地,看到建筑工人用杉篙搭起木架,把整个白塔都围了起来。我们爬到木架上玩,在离地一人多高的时候,我就心里发憷,不敢再向上爬。

第二次见到修缮白塔是在1977年。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北京,白塔严重受损,我从北海大桥上经过,看到宝瓶向西歪倒在天盘之中。据说白塔上“十三天”下的石座也被压碎了,导致“十三天”歪斜,所以在1977年时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

2005年北海白塔大修,是我第三次亲眼见到白塔修缮。这时我已经在北海公园里工作了20余年,所以对这次北海白塔大修十分关注。

在这次修缮过程中,笔者有幸登上了白塔的顶端,亲手抚摩到了镏金的宝瓶,这是我梦寐以求的难得的机会。只有在这个位置上我才能拍摄到许多鸟瞰北海的照片。也只有登到白塔的顶端,才可能对白塔的方方面面进行仔细的观察和研究。

北京北海公园必去8个景点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1号,金秋十月,北京最美的季节也随之而来,市属公园将呈现各种黄、橙、红、绿叠加的多彩景色,为游客营造斑斓绚丽的赏秋体验,那么北京北海公园必去8个景点是哪些?

1、小西天

小西天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建成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是清乾隆皇帝为母亲孝圣皇太后祝寿祈福而建的。主体建筑为极乐世界,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其横梁跨度13.5米,是中国最大的方亭式宫殿建筑,殿四面窗扉、楠扇细镂花纹,殿内高处悬挂金匾,上书“极乐世界”为乾隆御笔,上方为金光灿灿的八角穹窿团龙藻井。殿四面环水,有桥可通,东西南北各有琉璃牌坊一座,四角各有一座小方亭,正南面有一道月牙河,上架一座雕栏石桥。殿内原有南海普陀泥塑一座,山上布有二百二十六尊罗汉佛像,山下绘满海水,以象征佛界普陀胜境,故有“罗汉山”和“海岛”之称。

2、五龙亭

五龙亭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中为龙泽亭,左为涌瑞亭、浮翠亭,右为澄祥亭、滋香亭。原是帝后及近臣垂钓赏月的地方,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将木制弧形桥改为石桥,并安装了青石栏板、柱子。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栏板、柱子遭八国联军破坏,1974年照原样予以恢复。现存五龙亭成为人们眺望白塔及北海湖光山色和休息的地方。

3、画舫斋

画舫斋位于北海东岸,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掩映在山林中的一处独立院落。前殿为“春雨淋塘”,中有水池,北为正殿“画舫斋”。东西各有一处院落,东为“古柯庭”,西为“小玲珑”。整个画舫斋朱廊环绕,结构精巧,环境别致,形似停泊在北海湖边的一条大船,原引用欧阳修的《画舫斋记》而造其形,得其名。乾隆皇帝经常到此游玩,光绪皇帝曾在此居住,慈禧太后也常来这里游宴、听评书。

4、琼华岛

琼华岛简称琼岛,因岛上建有白塔,故又俗称“白塔山”。岛高32米,周长913米。琼华,意指华丽的美玉,以此命名,表示该岛是用美玉建成的仙境宝岛。另据神话传说,琼华是琼树之花(华即花),生长在蓬莱仙岛上,人吃了可长生不老,此亦表示该岛是仿瑶池仙境建筑的。清初,曾在山顶设置信炮台,由八旗军驻守,居高临下,一旦有警,便可立即发出信号。

琼岛的西面原是清代皇帝游园时休息、议事或举行宴会的悦心殿。殿后的庆霄楼是乾隆帝陪其母后冬季观看冰上掷球竞技的地方。在西北面有阅古楼、琳光殿、延南熏亭和山腰中的铜仙承露盘。琼岛的东北坡古木参天,为“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荫”。沿着乾隆帝御题的“琼岛春荫碑”旁的小路,可直通迂回曲折的“见春亭”和“看画廊”。

5、阅古楼

阅古楼,位于北海公园白塔山的西麓,左傍琳光殿,右近分凉阁,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平面近似椭圆形,实为两个半圆左右围合而成的上下两层楼,楼形别具一格。楼内沿墙壁镶嵌着由梁诗正等奉命编次的魏晋以来历代名墨迹的钩摹石刻,共495方,清代帝后常来此阅赏古代翰墨。楼内四壁嵌满《三希堂法帖》石刻,共收集了中国从魏晋至明末135位著名书法家的340件楷书、行书、草书等作品,总计约十万字左右。

6、智珠殿

智珠殿,半月城位于琼岛东麓山脚下,座西面东与陟山桥相对,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智珠殿建在半月城城台上,红墙绿瓦,四面有五个牌楼相对,中轴对称、布局别致是中国古建筑中比较少见的,殿内原供奉文殊菩萨一尊。

7、承光殿

承光殿中间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四面各推出抱厦一间,整个平面呈十字形。南面有月台一座。正中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抱厦为单檐歇山卷棚式,覆以黄琉璃瓦绿剪边瓦顶,飞檐翘角。上檐重昂七斗,下檐及抱厦重昂五斗。殿内施大点金旋子彩画。

8、西天梵境

西天梵境又称大西天,东临静心斋,西与大圆境智宝殿相依,南与琼华岛贯成一线,是北海最负盛名的景区之一,原为明代西天禅林喇嘛庙,清代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重修,并向西扩展,1980年经重新修缮后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