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这座佛像高71米,肩宽24米,脚面可围坐百余人,是佛教文化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乐山大佛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了人们心中永恒的信仰和希望的象征。
一、乐山大佛的历史背景
乐山大佛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据传,当时四川地区频发洪水,人民生活困苦。为了祈求平安,当时的皇帝唐玄宗派遣名匠李宓在此地雕刻佛像,以镇水患。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乐山大佛终于完工,成为了我国佛教文化的瑰宝。
二、乐山大佛的艺术价值
1.石刻技艺:乐山大佛的石刻技艺堪称一绝,佛像面部线条流畅,神态安详,栩栩如生。佛像的衣纹、衣褶处理细腻,充分体现了唐代石刻艺术的精湛技艺。
2.佛教文化:乐山大佛是佛教文化的象征,体现了我国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佛像周围的壁画、刻字等都是佛教文化的体现,使游客在欣赏佛像的也能深入了解佛教文化。
3.自然景观:乐山大佛地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处,形成了壮丽的自然景观。游客在此可欣赏到三江汇流、奇峰异石等自然美景。
三、乐山大佛的文化内涵
1.信仰:乐山大佛是佛教信仰的象征,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数信众前来朝拜,祈求平安、健康、幸福。
2.团结:乐山大佛的建造过程中,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工匠,他们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了这一伟大的工程。乐山大佛见证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3.传承:乐山大佛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传承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乐山大佛的旅游价值
1.观光:乐山大佛景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游客可在此欣赏到美丽的山水画卷。
2.研学:乐山大佛景区是研学旅游的好去处,游客可以在此了解佛教文化、石刻艺术、古代建筑等知识。
3.休闲:乐山大佛景区环境优美,游客在此可以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乐山大佛,这座穿越千年的微笑,是我国佛教文化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它见证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如今,乐山大佛已成为人们心中的信仰和希望的象征,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研学、休闲。让我们共同走进乐山大佛,感受这座东方文化瑰宝的魅力吧!
乐山在古代有“秋海棠香乡”的美誉。目前有世界第一大佛乐山大佛——尊,世界第一大佛普贤金像——尊。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古镇。战略准备好了,开始吧。
一、乐山大佛景点
乐山,小城,以大佛闻名中外。很多游客,不远万里,就是想看看佛祖的真面目,那么问题来了,乐山大佛怎么玩?
首先,你要了解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佛像是弥勒佛坐佛,高71米。它是中国最大的摩崖石刻雕像。
当地市民在景区可享受市民10/门票价格,外地游客90/门票价格。乐山大佛门票有马浩崖墓、凌云寺等。进入景区后,沿着栈道一直往上走,沿途会有一些石雕。去排队下栈道的地方,可以排队下栈道。在购买景区门票时,景区会根据购买时间给每位游客发放排队号票。进入景区后,需要下栈道的游客持票号,根据景区大屏幕或广播提示,进入相关区域排队等候,有序下栈道。
栈道也被称为九曲栈道。沿着栈道往下走,可以欣赏到三江汇合。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买船票,坐游船欣赏三江风光。如果角度合适,还能看到卧佛~
到了佛脚下,就可以随意欣赏佛面了。总说佛脚下能站几百人,头与山平,脚在河上,姿势对称庄严。
在大佛左右两侧的长江沿岸峭壁上,有两尊16米多高的天王护法石雕,与大佛共同构成一佛两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佛龛数百个,石像数千尊,如今汇聚成一个庞大的佛教石雕艺术群。
赏完佛,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去后山的武攸寺、凌云寺拜佛烧香。武攸寺还有“四天王寺”。去打卡等等。
马崖墓覆盖斧湾,东西长约200米,上下宽25米。编号崖墓544座,层层叠叠,墓门密如蜂窝。非常壮观。1988年,汉墓崖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号崖墓现已成为乐山韩亚墓博物馆。博物馆以马浩亚墓为主体,辅以南北两个展厅,陈列汉墓出土文物,展示乐山汉代崖墓概况。
一走进去,你就会被陪葬品雕刻风格的粗犷气息所震撼,多是逝者在另一个世界需求的想象或还原展示。
二、乐山大佛美食
大佛观光结束后,差不多到了品尝乐山正宗美食的时间了,小吃,蛋烘糕,叫花鸡,煎饼,甜皮鸭,肉豆腐,豆腐(豆腐一定要配蛋糕)等等。是杜乐山有名的小吃。
吃完喝完,又该上路了。游览乐山大佛和峨眉山的游客一定会去的地方之一就是“乌木园”,因为乌木园位于乐山和峨眉的中间,是绿色旅游通道的重要一段。可以在乐山的客运站或者联运站坐乐山到峨眉的车,在五亩园下车。本地游客凭身份证可享受30元/张门票,外地游客可享受180元/张门票(网上门票可按90元/张购买)。
乌木园是一座以雕刻艺术为主要内容,集乌木雕刻艺术收藏、研究、展示为一体的主题博物馆。
博物馆分为12个展厅,包括中央展厅、乌木原始森林
一旦走进去,就仿佛穿越到了亿万年前。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雕塑家大师的精美艺术品,也可以领略到历史的风采。我强烈建议你可以找一个导游来讲解,否则你可能只是欣赏乌木的表面,而无法理解大师的创作背后的意义和乌木的历史文化。
乌木是在缺氧、高压、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碳化而形成的。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它的原始本质。也许我说再多你也感觉不到。只有亲眼所见,用心感受,才能体会其中的奥妙。
三、木城古镇
木城古镇位于乐山夹江县西北部,青衣河畔。美丽的风景和悠久的历史记录在唐朝。关于木城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明朝副将军周鼎昌曾于1646年用此木架筑城,击败张起义军,故改名木城;另一种说法是古代商人贩卖古河道木材时,以木(筏)三度沉为名,原称“沉木”,后改称木城。
从古镇出发,可以去夹江,吃夹江的豆腐脑,夹江砂锅米线。听说夹江的豆腐脑有“辣”和“糖醋辣”两种口味。是真的吗?马鞭路线:从乐山客运中心站坐车到夹江县城,然后在木城换乘大巴。
四、汉阳古镇
汉阳古镇位于青神以南20公里,南有龙泉山,北有岷江。汉阳镇自汉代起命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里曾经是一个著名的水上码头。古镇至今保存着青砖、木墙、石板街、小青瓦房、相邻的四合院和高峰火墙、独特的吊脚楼、雕有飞禽异兽的古檐,‘井’字形街道构筑了汉阳古镇的古井面貌。
过去汉阳商业繁荣,经济活跃。集市(集市)期间,集市上客商云集,码头上船只拥挤,小船、商贩、过往游客堵塞了大街小巷,生意兴隆。因此,自古以来就有“贫下中青,富下汉阳”之称。
汉阳花生以美食闻名,汉阳野鸭蛋也是一大特色。鸭蛋风味独特,有软化血管、降血脂、疏通的作用,让人过目不忘,回味悠长。这是一种罕见的美味。
推荐路线:可以从关庙开车到板桥和平强小山峡,风景优美,环境幽静。坐车的话可以从青神到汉阳。
五、高庙古镇
高庙古镇是四川省洪雅县西南部最原始的古镇之一。
古镇依山傍水,民居错落有致,布局奇特。到目前为止,有数百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
清一色的木结构建筑,是一座搞笑的建筑,临街的老店,两个入口的小四合院,三个入口的干吧建筑。老街,会馆,铁锁桥,七烈士纪念馆,二鹅山,花溪园。
麻纤维、帽子、草鞋、竹篮会给你一种自然的宁静。
高庙盛产鸭梨、天麻等中药材。梅山乐山地区有上百年的老酒厂,有纯粮酿造的高粱酒,有高庙酒。路线:乐山有直达高庙的大巴。自驾游可以选择峨眉山的黄湾到高庙。山路曲折要注意安全。
六、西坝古镇桫椤沟
西坝古镇位于五通桥西坝镇,风景秀丽,孕育了“西坝三绝”:西坝豆腐、西坝生姜、西坝米酒。
西坝镇有一口“凉水井”。水是从桫椤谷淋出来的,井水甘甜清澈。在这井水中加入当地的小黄豆细磨而成的豆腐,软嫩,入口即化成渣,口感香甜。西坝豆腐有336种,常见的有36种。
吃完豆腐可以去最近的桫椤谷看看。桫椤是世界上最大的桫椤林,在桫椤谷大约有8万株桫椤树
路线:五通桥有公交车到西坝。建议坐车去入境大道西坝。
七、罗目古镇
洛木古镇又名青龙场,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始建于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据说它是明清时期从平原到山区的茶马古道的第一站。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和传统小吃。
推荐:据外地游客说,洛木古镇的毛血旺很好吃,是其他餐馆没法比的。是真的吗?你尝一尝我才知道!
另外,峨眉山的枇杷真的很好吃!
路线:洛木古镇位于峨眉,很好找。具体可参考百度地图。
八、罗城古镇
相信罗城古镇的人都知道,但是央视是用手拍的,我就简单介绍一下吧。
罗城古镇,位于犍为县东北部,被誉为“中国的诺亚方舟”。
有汉、回、彝、满、藏、黎、苗七个民族!
梁婷街是古镇的主要街道,俗称“船街”,建于明朝崇祯元年。
罗城小吃:豆腐干丝。
在罗城老街,可以吃到羊肉汤、豆腐干丝、烤煎饼等美食。上次去的时候是夏天,在赶集的地方买了玫瑰香味的葡萄。巴希!
路线:这是乐山人都知道的古镇,不推荐路线。
九、箭板古镇
建板古镇在沐川县城东42公里,位于宜、木、黔三县交界处。
江安古镇依山傍水沿海岸直线而建,临江的一面全部采用悬浮式建筑风格,风格独特,从空中俯瞰犹如一条巨龙。古镇有桥东街、桥北街、顺河街三条街,其中顺河街是一条1200米长的古青石街,有万寿宫、虞宫、南华宫三处古建筑遗址,还有保存完好的一排排高跷木楼。
千年冰臼
天啊,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什么特别的零食。看起来好穷好牛逼!一点商业味道都没有!我决定亲自去看看。也许崔璀正在河边等我。嘿嘿嘿嘿嘿,伙计们,端午节见!
等等,路线:这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古镇,据说有张的藏宝图。发现它如此神秘当然不容易。可以去沐川问问哈尔滨本地人,建议自驾游,或者这么偏僻的地方坐公交来回不了,而且很多。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
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8年10月8日,乐山大佛景区九曲栈道处已经开始施工前打围封闭。
建造历史: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
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
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
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
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
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
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
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佛像结构:
1、基本面貌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
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
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
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开凿的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
右侧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通道——九曲栈道。
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七层楼阁覆盖(一说九层或十三层),时称“大佛阁”、“大像阁”;佛阁屡建屡毁,宋时重建“凌云阁”、“天宁阁”;元代建“宝鸿阁”;明代崇祯年间建“佛棚”、清代建“佛亭”,最终废毁殆尽。
2、石块发鬈
大佛顶上共有螺髻105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
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
单块螺髻根部 *** 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
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5-15毫米。
1991年维修时,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遗存螺髻石3块,其中两块较完整,长78厘米,顶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
3、木质双耳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维修工人从中掏出许多破碎物,细看乃腐朽了的木泥。
这证实了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的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
由此可知,内则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
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
不过,这是唐代贞元十九年竣工时就是如此,还是后人维修时用这种工艺修补,已不可考证。
4、排水系统
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
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
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
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
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
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
这些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左右互通的两洞,由于可汇山泉,内崖壁上凝结了厚约5-10厘米的石灰质化合物,而佛身一侧 崖壁仍是红砂原岩,而且比较干燥。
那左右不通的两洞穴,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
显然,这是由于洞未贯通的缘故。
不知道当年修建者为何不把它打通
5、胸部残碑
据1962年维修的负责人黄高彬和罗伯衡介绍,当时发现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
开洞一看,里面装的是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而封门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
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
从大佛膝、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
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毁。
但不知何年,因何原因,这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
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通洞里保存,可惜在1966年被人毁掉了。
扩展资料:
设计特点:
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
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沿大佛左侧的棱云栈道可直接到达大佛的底部。
在此抬头仰望大佛,会有仰之弥高的感觉。
坐像右侧有一条九曲古栈道。
栈道沿著佛像的右侧绝壁开凿而成,奇陡无比,曲折九转,方能登上栈道的顶端。
这里是大佛头部的右侧,也就是凌云山的山顶。
此处可观赏到大佛头部的雕刻艺术。
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51个。
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
在大佛鼻孔下端亦发现窟窿,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
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
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
封门石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
洞里面装着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
据说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
从大佛棱、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
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遭毁。
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师洞里保存,可惜于文革被毁。
宗教内涵:
乐山大佛是一尊弥勒佛。
唐代崇拜弥勒佛。
佛经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武周时期,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书》,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
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
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
中国汉地佛教文化中,弥勒佛造像的变化是很大的,第一阶段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交脚弥勒;第二个阶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第三个阶段是布袋弥勒。
乐山大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
照《弥勒下生经》所描述,弥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要求他的五官、头、手、脚、身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特征。
乐山大佛整个形体超凡脱俗,头上的发髻、阔大的双肩、高而长的眉毛,圆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规定修建的印度佛像的“宽肩细腰”,在大佛身上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壮实的双肩,饱满的胸脯,体现了唐代崇尚肥胖美的时尚。
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双脚自然下垂,这与印度佛像的“结跏趺式”也不一样,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平稳、安定的坐式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勇气和决心。
布袋弥勒佛是根据中国五代时期的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
如果你是自驾游可以按照导航走,跟团游跟着导游走。如果你是散客,又不是自驾,你可以在成都东或成都南坐高铁或城铁,一个小时左右就到了。要是坐大巴车就在成都新南门车站、茶店子车站坐车,或者在宽窄巷那里早上有车去乐山大佛景区。
由于从成都到乐山大佛景区路程有点远,坐大巴或自驾要预留2个小时时间。到了乐山大佛景区,直接先去景区,不要在其他地方耽误时间。尤其是节假日游人多,要排几个小时的队,否则亲眼目睹大佛机率很小。
如果时间宽松的话,建议先到乐山住一宿,第二天早上去景区,下午再到江对岸观看大佛。乐山大佛位于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交汇处,从江对面,或者乘船从江面上都可以观看乐山大佛。
交通指南
1、市内乘坐公交车在【大佛寺】站下车即到。新南门汽车站、茶店子汽车站每天滚动发班到乐山,乐山中心站乘坐3路,肖坝旅游车站乘坐13路,大佛寺站下车即可。
2、成都东站,成都南站或成都双流机场皆可乘坐成绵乐城际高速铁路至乐山站下车(约1小时10分钟)。
3、自驾,成都市中心--永丰路--创业路--京昆高速公路--成乐高速公路--乐宜高速公路--张徐坝立交桥--大件路--滨河路--柏水街-嘉定南路--大桥西街--碧山路--乐山大佛。
4、在乐山港可以坐游船观赏乐山大佛,费用是50-70/人/次,游览时间约15分钟,由于没有码头,船不会靠岸,游客只能在船上欣赏乐山大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