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是一处集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于一体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地。自199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武夷山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本文将带领大家探寻南平武夷山的美景,感受其自然与文化的交融。
一、武夷山自然风光
1. 地理环境
武夷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丹霞地貌,山势险峻,峰峦叠嶂。境内主要山脉有武夷山脉、武夷山南段山脉和武夷山北段山脉。整个山区东西长120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约380平方公里。
2. 自然景观
(1)九曲溪:九曲溪是武夷山的灵魂,全长9.5公里,溪水清澈见底,两岸奇峰异石,景色宜人。游客乘坐竹筏沿溪而行,可尽赏武夷山的美景。
(2)天游峰:天游峰是武夷山的标志性景点,海拔408米。峰顶视野开阔,可俯瞰整个武夷山风光。
(3)一线天:一线天是武夷山著名的自然景观,洞内石壁如刀削,形成一条狭窄的通道,游客需弯腰侧身方能通过。
(4)大红袍:大红袍是武夷山的一种名茶,生长在悬崖峭壁上,茶树形态奇特,被誉为“茶中之王”。
二、武夷山文化遗产
1. 历史文化
武夷山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秦汉时期,武夷山成为道教名山,道教文化在此流传千年。唐宋时期,武夷山佛教兴盛,众多寺庙兴起。明清时期,武夷山成为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留下了大量诗文、摩崖石刻等文化遗产。
2. 历史遗迹
(1)武夷宫:位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中心,是宋代皇帝南巡时的行宫。现存建筑为明代重建,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2)天心岩:天心岩是武夷山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现存有宋代、明代、清代建筑和摩崖石刻。
(3)武夷山古村落:武夷山古村落包括吴家、黄村、曹墩等,是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武夷山作为南平的瑰宝,融合了自然与文化的精华。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武夷山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让我们共同走进武夷山,探寻这片神奇的土地,感受其独特魅力。
1、武夷山市,福建省辖县级市,由南平市代管,位于福建省西北部,东连浦城,南接建阳,西临光泽,北与江西省铅山县毗邻。武夷山市总面积2798平方千米,2019年总人口24.6707万人,辖3镇、4乡、3个街道、4个农茶场、115个行政村。
2、武夷山市历史悠久。据考古资料表明,境内近4000年前已有先民聚居。前身为崇安县,建置于北宋淳化五年(994年)。1985年3月1日,崇安县经国务院批准列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县市。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2018年12月,荣获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19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3、2020年,武夷山市地区生产总值208.05亿元,较上年增长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5105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46492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48903万元。人均生产总值87416元,增长0.45%。
武夷山市简介如下: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武夷山市是福建省辖县级市,由南平市代管,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它东连浦城,南接建阳,西临光泽,北与江西省铅山县毗邻。武夷山市总面积达到2798平方千米,辖3镇、4乡、3个街道、4个农茶场以及115个行政村。
人口与经济发展:截至2019年,武夷山市总人口为24.6707万人。在经济方面,2019年武夷山市的全年生产总值为207.1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76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82.09亿元,同比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97.26亿元,同比增长8.8%。
历史与文化:武夷山市历史悠久,据考古资料表明,近4000年前已有先民在此聚居。其前身为崇安县,建置于北宋淳化五年。1985年3月1日,崇安县经国务院批准列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县市;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近年来,武夷山市还荣获了多项荣誉,如2018年12月荣获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以及2019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闽赣两省交界处,属中亚热带地区,前身为崇安县,建置于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是福建省唯一以名山命名的新兴旅游城市。全市总面积2813平方公里,总人口22.37万人,辖3镇、4乡、3个街道、4个农茶场、115个行政村。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处,世界23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之一;境内拥有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原中央苏区县,先后获评全国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全国三绿工程茶叶示范县、全国首批5A级风景旅游区、中华十大名山等。武夷山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六个方面:
——武夷山具有独特、稀有、绝妙的自然景观,属罕见的自然美地带,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代表。1982年11月国务院批准在此设立武夷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面积70平方公里。武夷山景区属典型的丹霞地貌,九曲溪盘环区内,九曲溪两岸分布着36奇峰、99岩。1990年原世界旅游组织执委会主席巴尔科夫人在游览武夷山后欣然题词:“未受污染的武夷山风景区是世界环境保护的典范。”
——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是尚存的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是代表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1979年7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5万亩。区内森林覆盖率达到95.3%,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8万至9万个,是“天然氧吧”。武夷山物种资源极其丰富,已知植物种类3728种,动物种类5110种,被中外生物学家称为“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世界生物之窗”。
——武夷山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其境内的“古闽族”“闽越族”文化遗存是古代文明的历史见证。武夷山曾是闽越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宋代,武夷山集儒、道、佛于一身,被儒家称为“闽邦邹鲁”,道家称为“升真元化洞天”。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在这里生活、著书、讲学长达50年,朱子理学在这里萌芽、成熟、传播,其影响深入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当代著名学者蔡尚思有诗:“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武夷山是老革命根据地。1925年马列主义就在这里传播,l927年7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崇安特别支部。武夷山是闽赣革命根据地之一,1930年曾建立过苏维埃政权,先后发生过著名的上梅暴动和赤石暴动。方志敏、周建屏、粟裕、张云逸、秦基伟等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革命足迹。
——武夷山物产资源丰富,是我国江南著名的粮区、林区、茶叶产区。武夷山市森林覆盖率达79.2%。武夷岩茶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已有1000多年历史,以独具岩韵而享誉中外,早在十七世纪即远销欧美。全市现有茶园11万多亩,半数以上出口外销。全行拥有各类花卉资源近130种。已探明的矿产有钨、铁、钼、水晶、花岗岩、煤等30多种。以竹、木、石加工为主的旅游系列工艺品,倍受中外游人的青睐。
——武夷山旅游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旅游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武夷山市共有旅行社69家,各类宾馆饭店280多家,星级饭店40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6家、三星级19家、二星级13家),2家金叶级“绿色旅游饭店”,具备年接待700万人次的能力。武夷山已初步形成航空、铁路、公路为一体的旅游交通网,成为闽北立体交通网络中心。境内拥有国家一类航空口岸,武夷山机场现已开通境内外航线20多条;横南铁路武夷山段已开通20条运营线路;南平至浦城、宁德至上饶、武夷山至邵武三条高速公路将汇通武夷山下,浦南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宁上、武邵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京福高铁、浦建龙快铁项目武夷山段的规划研究工作已基本完成。全市现有餐饮、娱乐服务行业经营单位近千家,已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配套完善的旅游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