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千佛洞简介(西千佛洞简介50字)

天气预报 (2) 9小时前

西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约25公里的党河北岸,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它始建于北凉时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佛教艺术瑰宝,更是研究我国古代佛教历史、艺术、宗教、民俗等多方面的重要资料。本文将从西千佛洞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让读者对这座千年石窟艺术瑰宝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历史渊源

西千佛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凉时期,当时佛教传入我国,石窟艺术开始兴起。据《敦煌郡志》记载,西千佛洞原名千佛洞,因洞内佛窟众多而得名。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等朝代的修建和扩建,形成了今天规模宏大的石窟群。

二、艺术特色

1. 造像艺术

西千佛洞的造像艺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洞窟内的佛像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神态生动。其中,北凉时期的佛像造型粗犷、古朴,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隋唐时期的佛像则细腻、端庄,展现了唐代艺术的繁荣。

2. 绘画艺术

西千佛洞的壁画艺术同样令人叹为观止。壁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包括佛教故事、神话传说、民间生活等。壁画技法多样,有彩绘、壁画、泥塑等。其中,唐代壁画色彩鲜艳,构图严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 雕刻艺术

西千佛洞的雕刻艺术同样精湛。洞窟内的佛像、菩萨、罗汉等雕刻精细,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其中,北凉时期的雕刻风格古朴、雄浑;隋唐时期的雕刻则细腻、端庄。

三、文化价值

1. 佛教文化

西千佛洞是佛教文化的集中体现,洞窟内的佛像、壁画、雕刻等都是佛教文化的载体。通过对这些艺术品的解读,可以了解我国古代佛教的传播、发展、演变过程。

2. 民俗文化

西千佛洞的壁画、雕刻等艺术作品,反映了我国古代民俗文化。如壁画中的农耕、狩猎、舞蹈等场景,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

3. 历史价值

西千佛洞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通过对洞窟的考古发掘,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西千佛洞作为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文化价值。它见证了我国古代佛教的繁荣,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如今,西千佛洞已成为敦煌莫高窟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让我们共同走进这座千年石窟艺术瑰宝,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千佛洞的简介

石窟为我国佛教早期造寺立佛之地。它最早出现在我国东汉后期(约公元200年)。南北朝时期,凿岩造窟之风最为盛行。北魏时期,西北地区大肆开凿石窟,如敦煌莫高窟(366年),大同云岗石窟(460年),洛阳龙门石窟(493年)相继开凿。隋唐时期,凿岩造窟之风遍及全国各地,我县都沟石窟就属此时后期之作。

都沟石窟(又名千佛洞),在县城西7公里处的都沟村北山上,与岩香寺(今废)浑然一体。该石窟开凿于唐末会昌年间(841——846)。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石窟开凿在山腰上半部,现共存五窟。一号、二号窟坐北朝南,其它三窟为坐东朝西一字排开。一号窟存摩崖石刻力士坐像两尊(坯模未成),雕凿之迹清晰可辨。二号窟谓之千佛洞,在一号窟东侧5米处,窟门为长方形,高1.5米,宽1米,外崖由四根抹凌石柱顶立以防坍塌。窟内面阔7米,进深3.6米,高4米,呈马蹄形。窟内正中存摩崖石刻造像一尊,为释迦牟尼坐像,通高2米有余。释迦为螺旋髻发,圆脸,身披袈裟,袒胸宽衣,形态自若肃穆,金光灿灿。两侧各有侍佛一尊(右侍佛早废),左有手持宝剑、身骑麒麟的文殊菩萨,右为身骑白象的普贤菩萨。他们神态飘然,栩栩如生。体态窈窕、衣纹飘逸的侍女像各立两旁。造像高1.5米,组成9尊一铺的“华严三圣”格局,显然是佛教华严宗的道场。窟壁四周布满小佛龛1200余尊,均以莲花缠枝相连,至今色彩绚丽,金碧辉煌。

都沟千佛洞的摩崖石刻造像,艺术价值极高。其雕凿之精细、着色之艳丽、造型逼真是其它石窟无法与之媲美的,美中不足的就是规模小了一点。它的石刻艺术作品处处体现出淳朴、丰满、俊美、活泼的唐代风格,真是唐代的代表杰作。让人遗憾的是,该石窟除主佛刻造像外,大部分菩萨及侍女的头像早已被劫(据乡人讲,这批石佛像在抗战前就被日本商贩劫走)。窟门外左侧存力士雕像一尊,右存放羊牧童像及卧羊一尊,这是其它石窟、寺庙、殿堂未曾有过的。流传至今的“洞门几时开”的牧童成道的美丽神话故事即发生于此。故事讲的是在很早以前,都沟村北有一牧童每天起早贪黑上山放牧,有一天,牧童赶着羊群经过此地时,听到山里有叮叮当当的雕凿之声,以后天天如此。日子久远牧童也就习以为常了。又过了一些日子,当牧童赶着羊群回家路过此地时,听到山里有人在向他问话:“洞门洞门几时开?”牧童非常惊奇,又不知该回答什么为好,也就没有答理。当晚回到家中,便给他媳妇讲了一遍,小媳妇听这事新鲜,便不假思索地对丈夫说:“明天再问你时,就说现在就开,看他还有什么说的!”第二天,正好是农历七月十五,牧童照常赶着羊群上山放羊,路过山崖时,像往常一样,山里头又有人问他:“洞门洞门几时开?”这一次,牧童大声答道:“现在就开。”谁知话音刚落,轰隆一声,对面的山壁塌了下来,牧童和羊一下子被岩石砸在里面。而一座金碧辉煌的千佛洞塌露了出来。同时洞外还有牧童和羊的石刻造像。可惜人和羊的面目模糊不清,还没雕凿成型,乡人都为他惋惜,认为牧童不该听他媳妇的话,洞门再迟开几天,雕像就全部凿好了。从此,放羊的牧童也成了神仙。

兰州敦煌西千佛洞游玩指南

西千佛洞是敦煌石窟群之一,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城西南约35公里的断崖上,前临党河。这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推荐游玩的景点,下面小编就详细来介绍一下这里的信息,详情请见下文。

一、开放时间

(12月1日至3月31日)9:00——17:00(16:30停止售票)

二、西千佛洞门票价格

1、参观券票价30元/人·次

2、优惠参观券票价15元/人·次

三、购票信息

所购门票当日一次有效,隔日作废。

四、讲解服务

参观的游客15人左右为一组,由专业讲解员带领参观洞窟并予讲解。

五、参观注意事项

1、严禁携带各类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及有特殊气味的物品进入洞窟参观区域;

2、不得携带各类宠物进入洞窟参观区域;

3、请勿将背包、照相机、自拍杆、摄像机等带入洞窟参观区域,售票处提供免费寄存;

4、爱护文物,严禁刻划、涂写、触摸壁画、彩塑;

5、凡损伤文物者,按国家有关法规查处;

6、西千佛洞的对外开放受自然条件的高度影响。强降雨、雪、强沙尘等不可抗力情况发生时洞窟将停止对外开放,网络预约门票全额退款,已持门票游客可到售票处改签参观或退票退款。

景点简介

现存洞窟中最早为北魏窟。西千佛洞窟群现存洞窟中,北魏窟1个,北周窟3个,隋窟2个,初、盛唐窟3个,中唐窟1个,五代窟1个,沙州回鹘窟3个,西夏、元窟2个,时代不明者2个。其中第1窟至第16窟位于今党河水库东侧约1公里处,余3窟位于南湖店之北。现存彩塑34身,壁画800余平方米。

《安康·旬阳县·千佛洞》陕西名胜简介

《安康·旬阳县·千佛洞》陕西名胜简介

在旬阳县七里乡大巴山主峰北麓的香炉沟。千佛洞,因其洞窟造像多达807尊,将近千尊,人称千佛洞。

千佛洞,1978年发现,坐东向西,凿在页岩上,为直进式石穴,有清代修葺后墨书“千佛古洞”4字,洞纵深13.8米,洞宽5.7米,洞口高3.37米,后部高3.75米,平顶,窟内现存造像807尊,正面壁上凿佛龛二级,下级供菩萨、大佛、弟子7尊,菩萨居中,蚰髻,单结跏坐,高1.3米,右臂置膝上,手掌下垂,璎珞明显;上级佛龛中坐3佛,连胁侍共9尊,正中释迦牟尼,高1.3米许。左右两侧壁各凿佛龛7级,靠地面一级各有供养人16尊,均高1.2米,第2级至第7级皆供千佛,均高0.2米。主佛右侧靠窟口处立有1尊韦驮。

千佛洞石窟雕凿年代无考,至少不下于宋金时代,是陕南所发现的佛教石窟遗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