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里镇,一个位于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的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既有古朴的江南水乡风情,又有现代化的城市气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里镇,感受这座古镇的独特魅力。
一、历史沿革
大里镇历史悠久,其前身可追溯至唐宋时期。据史料记载,大里镇在明清时期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古镇沿河而建,水乡风情浓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大里镇见证了无数风云变幻,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二、古镇风貌
1. 水乡风情
大里镇地处江南水乡,河道纵横,古桥众多。镇上居民依水而居,形成了独特的江南水乡风貌。以下是大里镇部分河道和古桥的介绍:
| 河道名称 | 古桥名称 | 建筑年代 |
| :----: | :----: | :----: |
| 中心河 | 中兴桥 | 明代 |
| 东河 | 东升桥 | 清代 |
| 南河 | 南园桥 | 明代 |
2. 古建筑
大里镇的古建筑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以下是大里镇部分古建筑的介绍:
| 建筑名称 | 建筑类型 | 建筑年代 |
| :----: | :----: | :----: |
| 大里镇古民居 | 民居 | 明清 |
| 大里镇文庙 | 文庙 | 清代 |
| 大里镇财神庙 | 寺庙 | 明代 |
3. 民俗文化
大里镇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如舞龙、舞狮、庙会、戏曲等。其中,舞龙、舞狮是古镇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以下是大里镇部分民俗活动的介绍:
| 民俗活动 | 活动时间 | 活动地点 |
| :----: | :----: | :----: |
| 舞龙 | 春节期间 | 大里镇广场 |
| 舞狮 | 春节期间 | 大里镇广场 |
| 庙会 | 正月十五 | 大里镇财神庙 |
| 戏曲 | 农历七月十五 | 大里镇戏台 |
三、现代化建设
随着时代的变迁,大里镇在保留传统风貌的基础上,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以下是大里镇部分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1. 交通便捷
大里镇交通便利,有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多条道路贯穿。古镇附近还有嘉兴国际机场,方便游客出行。
2. 产业发展
大里镇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同时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近年来,古镇旅游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游客。
3. 基础设施
大里镇基础设施完善,镇区道路宽敞,供水、供电、通信等设施齐全。
四、未来展望
大里镇将继续秉承“保护古镇、发展旅游”的理念,加大古镇保护力度,提升古镇品质。积极发展现代化产业,推动古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大里镇,这座充满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江南古镇,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也可以体验到现代化的便利与活力。走进大里镇,让我们一起探寻这座古镇的奥秘。
1987年由新圩镇分出独立成乡,1994年5月撤乡设镇。全镇土地面积6767.51公顷(合10.15万亩)有耕地面积30045亩,占全镇总面积的29.6%,其中水田27470亩(保水田24474亩),旱地2618
亩,主要分布在南半部的平原地带,土地肥活。现镇人民政府驻地与玉林市大塘圩相连,(距北流市区23公里,距玉林市区11公里)。辖罗样、沙埒、六堆、小马、林垌冠塘、高垌、六马、月塘、大塘、罗坡、大里、古红、宝熙、六厚、林村等16个会民委员会,172个村民小组。1995年末在9028户,44857人,其中女性21308人,非农业人口556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63人。村民说粤语方言和客家语。
革命老区大里镇位于北流市西北端、风景迷人的大容山南麓,毗邻玉林市区,1987年6月从新圩镇分出独立成乡,1994年7月撤乡设镇,镇人民政府驻大里,距北流城区22公里,距玉林市区8公里。全镇辖16个行政村,172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总人口49325人。辖区总面积84平方公里,有耕地3.01万亩,山地3.55万亩,宜果面积1.3万亩,除林垌、冠塘、高垌三村地处大容山山区外,其余均为平原,土地肥沃。水电资源丰富,境内有玉林市属大型水库、水电厂各1座,镇属小水电站2座、供电所1座、小(二)型水库3座。全镇村村通汽车,交通网络发达,镇村公路硬化率高,建设中的南(宁)梧(州)高速公路贯通镇境,交通十分便利。
全镇建立有农林牧渔特色基地12个,常年盛产香稻、果蔗、木薯、花生、石瓜、蔬菜、荔枝、八角、玉桂、杉木、水鱼、毛蟹、瘦肉型猪、肉牛及鸡鸭、禽蛋等,素有北流“粮仓”美誉,是玉林市“菜篮子”之一。新建立有1个镇级工业园区,现有电力、供水、纸品、淀粉、铸件、塑料、食品、炮竹、汽车运输等412个企业,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开发建设的大里商住小区。2002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6790万元,财政总收入4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16元。
全镇现有2所初中、16所小学,现在校学生6981人。有镇级图书馆1个、村级图书室15个,藏书万余册。建有镇级电子信息馆1个。有8个村建立有线电视转播站,程控电话入户率达40%。群众性文娱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村村建有篮球场、娱乐室,90%的村建立有农民剧团、文艺队、篮球队,40%的村成立有舞狮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民体育先进乡镇。
大里镇内的窑卑村(高陂村)于总章元年(668年)至开宝五年(972年)北流设立峨石、扶来、罗卞、陵城四县时,曾为陵城县治所。第十一届汉城亚运会40 0米跑冠军梁伯华是该镇沙埒村人。逢寅、巳、申、亥日为圩期。大里米粉历史久远,扬名周边县市。
大里镇在唐代曾为陵城县治所,清代为石二里。民国初,沿袭清制。解放初期为六厚区,1958年改称六厚人民公社,1962年划归新圩人民公社。1978年在现辖区内设两个管理工区,即大里管理工区和沙埒管理工区1987年由新圩镇分出独立成乡。1994年5月撤乡设镇。大里镇内的窑卑村(高陂村)于总章元年(668年)至开宝五年(972年)北流设立峨石、扶来、罗卞、陵城四县时,曾为陵城县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