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镇(黄陵镇有多少人口)

天气预报 (15) 2天前

黄陵镇,一个位于江南水乡的小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既有古朴的街巷,又有现代化的建筑;既有传统的手工艺,又有新兴的产业。在这片土地上,历史与现代交织,传统与创新并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陵镇,感受这片神奇的土地。

一、黄陵镇的历史

黄陵镇,原名黄龙镇,始建于南宋时期。相传,镇上有一座黄龙庙,供奉着黄龙神,因此得名。黄陵镇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网密布,气候湿润,是我国著名的江南水乡之一。

1. 历史文化

黄陵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镇上有很多古迹,如黄龙庙、黄陵塔、黄陵桥等。其中,黄龙庙建于南宋,是江南地区著名的道教庙宇之一。黄陵塔建于明代,为七级八角形砖塔,造型优美,气势恢宏。黄陵桥建于清代,是一座单孔石拱桥,造型古朴,是黄陵镇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2. 传统手工艺

黄陵镇的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其中,黄陵竹编、黄陵刺绣、黄陵木雕等尤为著名。黄陵竹编以竹条为原料,编制成各种生活用品,如竹篮、竹席等,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黄陵刺绣则以丝绸为面料,采用多种针法,绣出精美的图案,如花鸟、山水等。

二、黄陵镇的现代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黄陵镇在保持传统特色的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如今,黄陵镇已成为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底蕴深厚的现代化小镇。

1. 经济发展

黄陵镇的经济以农业、工业、服务业为主。近年来,黄陵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广绿色、生态、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产品品质。黄陵镇还积极发展工业,引进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形成了以纺织、机械、食品加工等为主的工业体系。黄陵镇还大力发展服务业,打造了一批特色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

2. 文化传承

黄陵镇在发展经济的也高度重视文化传承。镇上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民俗文化节、传统手工艺展等,旨在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黄陵镇还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国内外多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三、黄陵镇的未来

面对未来,黄陵镇将继续秉承“传承、创新、发展”的理念,努力打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现代化小镇。

1. 保护传统文化

黄陵镇将继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加大对古迹、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黄陵镇的历史文化。

2. 推动产业发展

黄陵镇将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3. 提升城镇品质

黄陵镇将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城镇品质,为居民创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环境。

表格:黄陵镇主要旅游景点

序号 景点名称 介绍
1 黄龙庙 南宋时期建筑,江南地区著名的道教庙宇之一
2 黄陵塔 明代建筑,七级八角形砖塔,造型优美,气势恢宏
3 黄陵桥 清代建筑,单孔石拱桥,造型古朴,是黄陵镇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4 黄陵古镇 古朴的街巷,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5 黄陵湿地公园 湿地生态环境优美,是观鸟、休闲的好去处

黄陵镇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既有历史文化的底蕴,又有现代化的风貌。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江南水乡的韵味,也可以体验到现代生活的便捷。让我们共同期待黄陵镇的明天更加美好!

黄陵的黄陵镇

封丘县黄陵镇建于1994年1月23日,位于东经114°40′,北纬35°,西距封丘县城21公里,东与山东省东明县隔河相望,北与长垣县接壤,南跨黄河大桥与古都开封连通,106国道擦境而过,滔滔黄河环镇东流。全镇人口32284人,面积53.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225亩,辖30个行政村,137个村民小组。

黄陵早在夏商时期就有记载。公元前16世纪,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第一次战例,即汤伐夏的“鸣条之战”遗址就在今黄陵镇境内。现在的黄陵镇平街村,为春秋时卫的阜邑,称为平邱,曾因公元前529年十二诸侯在这里参加兵车之会而得名。古今黄陵都因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商贾云集、市场繁荣而闻名遐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黄陵人转变思想观念,发展商品经济,跻身市场,生活水平逐步提高。199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7857万元,工农业总产值4561万元,乡镇企业产值4936万元,财政收入5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71元。全镇有国有、集体、联合体、私营四级企业一千多家,形成了以商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饮食服务、制造装修等业为主的42种行业,从业人数1.34万人。有12个乡镇企业被市、县命名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两种产品出口,六种产品获省优、市优。

黄陵镇建筑业久负盛名,素有“建筑之乡”之称,全镇11家建筑安装公司遍及北京、天津、太原、兰州、郑州、洛阳、平顶山等地,建筑工人6400余人,固定资产2600万元。

新乡市桐木板材加工厂,是市、县乡镇企业中的重点企业,有固定资产150万元,年生产标准出口板材2500立方米,创产值800万元,产品销往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封丘县食用菌专用塑料袋厂,有固定资产60万元,年创产值200万元,主要产品有食用菌专用袋、农用地膜、食品包装袋,以及其他工农业产品包装袋。该厂以产品种类齐全,质优价廉,重合同守信誉,受到山西、河北、安徽等省上百家用户的信赖。

黄陵主要特产有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柳编也是黄陵人的一绝。黄陵镇由于地处黄河故道,属沙壤土质,适宜种植花生,所产花生素以品位好、颗粒大、产量高而著称。1990年以来,镇政府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花生生产,每年播种面积3万多亩,产量达到500多万公斤,成为封丘县出口创汇最多的农产品之一。

黄陵镇交通通讯便利,西有贯通京广线的106国道,东有碾庄黄河码头,开封黄河大桥距黄陵镇11公里,公路运输四通八达。碾庄码头机船来往穿梭,成为连接山东的水上通道。黄陵镇通讯设备先进,500门程控电话可直拨全国各地。市场建设步伐大,集市贸易空前活跃。黄陵是自明代以来就是方圆数百里颇有名气的集镇之一,商品交易波及豫、鲁、皖三省36个县市,素有“小香港”美称。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黄陵集贸市场更加繁荣。为促进商品流通,镇政府自1992年以来,先后兴建、扩建粮油、百货、建材、家俱等专业市场,每到农历逢双日集会,市场人流不下数万人,日成交额高达百万元,年商品零售额近亿元。1993年,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

黄陵黄陵镇

位于河南省封丘县的黄陵镇,于1994年1月23日建立,坐落在东经114°40′,北纬35°的区域,距封丘县城约21公里。黄陵镇地理位置优越,东与山东省东明县隔黄河相望,北与长垣县接壤,南则通过黄河大桥与古都开封相连,106国道贯穿镇境,黄河在镇东静静流淌。镇区总面积53.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225亩,由30个行政村和137个村民小组组成。

黄陵镇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期就有记载,其境内曾是公元前16世纪“鸣条之战”遗址所在地。平街村作为春秋时期的卫国阜邑,古称平邱,因公元前529年的兵车之会而闻名。黄陵镇因其便利的交通、繁盛的商业和众多的商贾而享有盛誉。改革开放以来,黄陵镇积极发展商品经济,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1993年,黄陵镇的经济表现显著,GDP达到7857万元,工农业总产值4561万元,乡镇企业产值4936万元,财政收入5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571元。这里有众多企业,包括国有、集体、联合体和私营企业,共一千多家,形成了包括商业、建筑、交通、餐饮和制造装修等在内的42个行业,从业人员总数1.34万人。

黄陵镇在建筑业方面享有盛誉,被誉为“建筑之乡”,镇内有11家建筑安装公司活跃在全国多地,建筑工人超过6400人,固定资产总计2600万元。此外,新乡市桐木板材加工厂和封丘县食用菌专用塑料袋厂是乡镇企业的重点,前者年生产出口板材2500立方米,产值达800万元,后者年创产值200万元,产品质量上乘,深受用户信赖。

黄陵镇特产丰富,以花生和大豆为主,尤其是花生因其品质优良、颗粒大、产量高而闻名。1990年以来,花生种植业得到发展,每年播种面积达3万多亩,产量高达500多万公斤,成为封丘县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黄陵镇交通便利,106国道和黄河码头为其提供了便利的交通网络,市场建设活跃,自明代以来就以“小香港”著称,集贸市场繁荣,每年的集市交易活跃,商品零售额年逾亿元。

扩展资料

1、黄帝陵。唐韩愈《黄陵庙碑》:“湘旁有庙曰黄陵,自前古以祠尧之二女舜二妃者。”唐段成式《哭李群玉》诗:“曾话黄陵事,今为白日催。老无儿女累,谁哭到泉台?”

黄陵镇的下辖地区

2006年,辖黄陵村、平街村、韩占村、小杜占村、东孔村、西孔村、曹占村、文占村、坡二里村、郭庄村、渠占村、高村、宋庄村、大杜占村、三张坡村、庄呼村、陈占村、大山呼村、齐占村、李家寨村、闫庄村、位占村、王庄村、白王庄村、旧黄陵村、孙庄村、前刘店村、潭村庙村、陶北村、板堂村30个行政村,137个村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