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镇,一个听起来颇为陌生的名字,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它位于我国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古镇。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走进林口镇,一起探寻这座古镇的历史脉络,感受它的独特韵味。
一、历史沿革
林口镇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朝。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林口镇就已成为一处重要的商贸中心。经过历代的沧桑变迁,林口镇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规模。以下是林口镇的历史沿革表格:
时期 | 事件概述 |
---|---|
唐朝 | 林口镇开始形成,成为商贸中心 |
宋朝 | 林口镇商贸繁荣,成为江南名镇 |
元朝 | 林口镇纳入南宋故都杭州,地位进一步提升 |
明清时期 | 林口镇经济、文化、教育全面发展 |
民国时期 | 林口镇经历战乱,但仍保持繁荣 |
20世纪80年代 | 林口镇开始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 |
二、古镇风貌
林口镇古镇风貌独特,保存了众多历史遗迹。以下是林口镇古镇风貌的详细介绍:
1. 古街巷
林口镇古街巷布局严谨,两旁建筑多为明清时期风格。街道两旁店铺林立,经营着各类传统手工艺品、特色小吃等。走在古街巷,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繁荣的岁月。
2. 古建筑
林口镇古建筑众多,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林氏宗祠、陈氏宗祠、钱塘江大桥遗址等。这些古建筑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还展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技艺。
3. 民俗文化
林口镇民俗文化丰富,如庙会、舞龙舞狮、划旱船等。其中,林口庙会尤为著名,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4. 自然风光
林口镇周边自然环境优美,如钱塘江、湘湖等。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到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三、现代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林口镇也在不断发展。以下是林口镇现代发展的几个方面:
1. 经济发展
林口镇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工业、服务业和旅游业。如今,林口镇已成为萧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2. 基础设施建设
林口镇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完善交通、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3. 生态保护
林口镇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绿化建设,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
林口镇,一座历史的见证,一座现代的明珠。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镇的韵味,也可以领略到现代的发展。让我们一起走进林口镇,探寻这座古镇的独特魅力吧!
林口县共辖8镇3乡,分别是:林口镇、古城镇、刁翎镇、朱家镇、柳树镇、三道通镇、龙爪镇、莲花镇、奎山乡、青山乡、建堂乡。
此地清代属三姓副都统管辖,因地处老爷岭与张广才岭交接的林子口,故名“林口”。1936年建图佳线铁路后设林口站,自此称“林口”。修建林密线铁路后,林口成为交通枢纽。
1939年6月1日,伪满设林口县,县公署驻林口街,隶属东安省。1943年10月改隶东满总省,1945年5月再改隶东满省。抗日战争胜利后,划归合江省管辖。1946年4月,划归绥宁省管辖,后县与牡丹江市五河林区合并设五林县。1947年2月,又从五林县划出分设林口县,隶属合江省。1948年7月划回合江省,1949年1月撤销刁翎县,并入林口县。1949年5月,撤销合江省,划归松江省管辖。1954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为黑龙江省,改归黑龙江省直辖。
1956年3月,海林县部分区域划给林口县,并划归牡丹江专区管辖。1957年1月,麻山、西大坡两乡划归鸡西市。1962年10月,柴河、二道河子、三道河子三个公社划归海林县管辖。1983年9月,撤销牡丹江地区,改由牡丹江市领导。
林口镇平均气温为12.8℃,年均降雨量是1370毫米,全年无霜期为230—260天,雨量充沛,气候怡人,适合人文居住和农作物生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硫、铁、煤、石灰岩等,其中,初步探明硫铁矿的蕴藏量近亿吨。全镇辖16个行政村,总人口31980人,其中少数民族占全镇总人口的24%。(其中主要是苗、彝、穿青人等)。近几年推行全面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村为主”管理,人口自然增长率已控制在12‰以内。近几年推行全面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村为主”管理,人口自然增长率已控制在12‰以内。全镇共有耕地35000亩,其中退耕还林近10000亩,荒山造林3400余亩,退耕还林工程已初步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为全镇的畜牧业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从2002年的320万元上升到2008年的520万元,实现烟特税537万元,人均纯收入1980元,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全镇现有ZS密闭式炼磺厂7个,合法煤矿1个,小型露天采石场9个,页岩砖厂2个,二级电站1座,装机容量2000千瓦,三级电站1座,装机容量650千瓦,1个一级电站正在筹备建设中。粮烟基础不断巩固。今年粮食产量预计9100吨,人均370公斤以上。烤烟产业是林口镇种植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效率最好的支柱产业,今年种植烤烟41000亩,收购优质烟叶29475.64担,产值达2155万元,创税420万元以上。畜牧业蓬勃发展。目前,畜牧业经纪人80余人,其中大牲畜经纪人15人,生猪外运经纪人53人,年交易金额达400万元以上。全镇有养猪专业大户100余户,养殖规模在50—2500头不等,现有生猪存栏15000头,规模养牛5户,大牲畜存栏8200头,为林口镇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目前,毕杨公路油路改造对坡至林口段已全面完工,林口停车场建设完工,即将通入使用,明年争取上级部门的通村油路改造项目,把林口街上到鸡鸣三省红色旅游胜地的12公里通村公路改造成油路。新农村建设逐步展开。新庄、大地、大寨三个村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
林口县辖9镇3乡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1个林业局,2005-2007年,全县户籍人口分别为437514人、437997人、437304人,其中非农人口分别为131393人、130796人、127440人,分别占总人口的30.03%、29.86%、29.1%,平均占总人口29.68%。三年来,我县城镇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占全县人口不足三成,仅2007年,全县迁出人口为3373人,其中城镇人口2812人,而迁入城镇人口仅为361人。
2007年末统计,全县人口437304人,人口密度为61人/平方公里,分布在12个乡镇和区县直辖单位。除区县直辖单位人口外,县域中部的林口、古城、青山、奎山、龙爪5个乡镇人口为21432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9.01%;县域西部的五林、朱家、柳树3个镇人口为10274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3.5%;县域北部地区的建堂、刁翎、三道通、莲花4个乡镇人口9975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2.81%;县域铁路沿线的五林、朱家、龙爪、林口、奎山、青山、古城7个乡镇人口为288900人,占总人口的66.06%。
下一篇
已是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