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亭镇,一个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东南沿海的美丽渔村,这里风景如画,民风淳朴,是浙江省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示范村。近年来,炎亭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实现了从“渔村”到“宜居宜业宜游”的华丽转身。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炎亭镇,感受这里的渔村风情、文化底蕴和生态宜居。
一、渔村风情
炎亭镇地处东海之滨,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这里的海鲜鲜美可口,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品尝。炎亭镇的渔村风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海鲜美食:炎亭镇的海鲜品种繁多,有著名的“炎亭三宝”——石斑鱼、马鲛鱼和墨鱼。还有梭子蟹、海螺、海蛎等海鲜,让人垂涎欲滴。
海鲜品种 | 描述 |
---|---|
石斑鱼 | 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
马鲛鱼 | 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
墨鱼 | 肉质鲜嫩,味道独特 |
梭子蟹 | 肉质鲜美,蟹黄丰富 |
海螺 | 肉质鲜美,口感爽滑 |
海蛎 | 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
2. 渔村建筑:炎亭镇的渔村建筑具有浓郁的渔村特色,以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具有防风、防晒、防潮的特点。这些石头房屋错落有致,与大海、渔船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3. 渔村民俗:炎亭镇的渔村民俗丰富多彩,如渔民节、海神祭祀、渔歌对唱等。这些民俗活动展现了渔村人民勤劳、勇敢、团结的精神风貌。
二、文化底蕴
炎亭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不仅有丰富的海洋文化,还有独特的民俗文化。
1. 海洋文化:炎亭镇地处东海之滨,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渔业基地。这里的渔民勤劳、勇敢,创造了丰富的海洋文化。如渔民号子、渔船制作技艺等,都是炎亭镇海洋文化的瑰宝。
2. 民俗文化:炎亭镇的民俗文化独具特色,如渔民节、海神祭祀、渔歌对唱等。这些民俗活动传承了渔村人民的传统美德,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三、生态宜居
炎亭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致力于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渔村。
1. 环境整治:炎亭镇对村庄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实施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等措施,使村庄环境焕然一新。
2. 产业发展:炎亭镇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了渔业、旅游业、休闲农业等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3. 基础设施建设:炎亭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修建了道路、桥梁、停车场等,为游客提供了便利。
炎亭镇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渔村,这里既有渔村风情,又有文化底蕴,更是一个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炎亭镇会越来越美丽,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
炎亭镇是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辖镇,位于东海之滨,背山面海,物产丰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素有“鱼米之乡”美誉。下辖西沙、东沙、崇家岙、振兴、新兴、海口个行政村,2000年末总人口为1.7万人,实现社会总产值1.6958亿元,其中渔业总产值5722万元,工业总产值6599万元,出口供应额5563万元,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总产值3550万元,财政总收入200万元,人均收入3398元。 2005年10月,苍南县炎亭镇人民政府驻地由东沙村迁至振兴村。
温州方向:温州(南)上高速→萧江出口→龙港镇金龙大道→钱库镇→炎亭镇(2011改名金乡镇炎亭办事处)
福州方向:福州上高速→萧江出口→龙港镇金龙大道→钱库镇→炎亭镇(2011改名金乡镇炎亭办事处)
另:任何方向可以先到苍南龙港镇客运中心下车,打的直接到炎亭镇(2011改名金乡镇炎亭办事处)
门票:大人:20元
小孩:10元
浙江省苍南县辖镇、乡、民族乡共有34个,具体包括灵溪镇、龙港镇、宜山镇、芦浦镇、莒溪镇、舥艚镇、钱库镇、望里镇、观美镇、藻溪镇、桥墩镇、炎亭镇、金乡镇、大渔镇、矾山镇、赤溪镇、马站镇、霞关镇、沿浦镇、南宋镇、凤池乡、浦亭乡、腾垟乡、云岩乡、仙居乡、新安乡、括山乡、五凤乡、石坪乡、龙沙乡、昌禅乡、中墩乡、渔寮乡、蒲城乡、凤阳畲族乡、岱岭畲族乡。其中,有4个社区、94个居民区、776个行政村。
苍南县于2008年总人口为124.38万人。值得一提的是,苍南县于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沿海对外开放县,县城位于灵溪镇。县政府驻地也是灵溪镇的人民大道。苍南县地广人多,行政区划设置丰富,其中不仅有城镇,还有乡和民族乡,体现了地方管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在行政区划的背景下,苍南县的地理布局和人口规模均展现出其独特的特色。灵溪镇作为县政府所在地和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其他乡镇则各具特色,承担着不同的社会、经济功能。这些行政区划不仅反映了当地的人口分布状况,也体现了地方政府对区域发展的规划和管理。
综上所述,苍南县的行政区划设置既体现了地方管理的精细化和多样性,也反映了其在对外开放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这一系列的行政划分,苍南县得以更好地服务于其庞大的人口群体,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