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会战(徐州会战赢了还是输了)

天气预报 (18) 2周前

徐州会战,又称淮河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1938年1月至5月,历时4个多月,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取得的重大胜利之一。本文将围绕徐州会战的历史背景、战争经过、战略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揭示这场战役的深远影响。

一、历史背景

1. 国际形势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当时,国际形势对中日双方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逐渐形成,苏联、美国等国家对中国的抗战给予了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扩张野心日益膨胀,企图通过侵略中国来巩固其在东亚的霸权地位。

2. 国内形势

在抗日战争爆发初期,国民党政府采取消极抗战、积极求和的政策,导致中国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随着日本侵略军的不断推进,国内民众的抗战情绪日益高涨,国民党政府也开始调整抗战策略。1938年,蒋介石任命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负责指挥徐州会战。

二、战争经过

1. 战争爆发

1938年1月,日军攻占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此时,日军企图继续北进,占领华北地区,进而威胁苏联。为了阻止日军北进,中国军队在徐州地区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防御战。

2. 战斗过程

(1)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对日军发起进攻,经过激战,成功阻止了日军北进。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2)徐州战役:4月,日军在徐州地区发起大规模攻势。中国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与日军展开激战。经过数月激战,中国军队成功阻止了日军北进,取得了徐州会战的胜利。

3. 战争结束

1938年5月,徐州会战结束。中国军队在此次战役中,共歼灭日军约10万人,取得了重大胜利。徐州会战的胜利,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战略意义

1. 打击日军士气

徐州会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使日军认识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能力。这对提高中国军队在国际上的地位,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2. 提高国内抗战信心

徐州会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它使人们认识到,只要团结一心,共赴国难,就一定能够战胜日本侵略者。

3. 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基础

徐州会战的胜利,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此后,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更多胜利,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徐州会战,作为抗日战争中的一场生死较量,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顽强,也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这场战役的胜利,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段辉煌篇章。

徐州会战简介徐州会战简单介绍

1、徐州会战(1938.01-1938.05)

2、从1938年2月下旬起,中日两军开始在临沂城下厮杀。3月中旬,日军在中国军队夹击下惨败。中国军队在临沂的胜利截断了北路日军一臂,为围歼台儿庄日军创造了战机。图为中国军队在临沂之战中的敢死队。

3、日军占领南京后,即准备南北夹击,围攻徐州,以沟通南北战场。南路日军于1937年12月渡长江北上,先后占领滁县、蚌埠等地,在淮河(图片-新闻-网页)遇中国守军猛烈阻击。日军虽多次进攻,均无功而返,两军在淮河形成对峙。北路日军第5师团于1938年2月下旬向临沂进攻,中国守军据城死守,双方未分胜负。3月14日,中国增援部队进抵临沂,与城内中国守军内外夹击,大破日军,日军残部仓皇退至莒县固守。北路日军第10师团沿津浦路南下,于3月16日向滕县进攻。中国守军第4l军112师与日军血战3昼夜,师长王铭章以下大部殉国。日军占领滕县后迅速南下,中日两军遂展开台儿庄大战。

4、台儿庄是徐州东北30公里的一处战略要点,成为日军进攻的重要目标。3月24日,日军第10师团在飞机、大炮、坦克掩护下,向台儿庄及其两侧的中国守军阵地发起进攻。27日,日军攻破台儿庄城寨北门,据守城寨的中国第2集团军31师与日军在城寨内展开激烈的拉锯战。双方不断增加兵力,在城寨内反复冲杀。至4月3日,第2集团军主力和日军第10师团主力大部被吸引至台儿庄及其附近地区。台儿庄的2/3已为日军占领,中国军队只据守南关一隅。日军调重炮、坦克猛轰猛冲,中国军队大有难以支持之势。中国军队组织了敢死队,分组向日军反击,人自为战,奋勇异常,夺回了一部分阵地。此时在外线作战的中国军队继兰陵歼灭战后,又在底阁、杨楼大败日军,解除了台儿庄东北方向的威胁。6日,台儿庄北面炮声隆隆,中国的第20集团军出现在日军后方,日军撤退不及,陷入重围。6日晚,中国军队全线反攻,很快便肃清了台儿庄内的日军。7日,中国军队乘胜追击,日军伤亡惨重,残余部队趁夜突围。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日军两个精锐师团遭受重创,被歼2万余人。日军大本营对台儿庄战役的失败感到震惊。同时也侦悉中国军队在徐州地区集中了约40万人的兵力,遂增调30万大军,企图寻找中国军队决战。中国军队受台儿庄胜利的鼓舞,也向徐州地区调集援军,兵力增加到60万,准备相机打击日军。

5、5月初,日军兵分5路,进攻徐州。日军采取了南北对进,侧翼迂回的战略,企图截断中国军队退路,加以围歼。各路日军相互呼应,不断突破中国军队防线,向徐州逼近。为保存有生力量,避免被日军合围,中国军队从5月15日起,分5路向皖西和豫南突围。在撤退途中,中国军队的后卫部队遭受较大损失,但主力部队于5月底安全转移至预定地区,使日军围歼中国军队主力的计划破灭。5月19日,日军占领徐州。

6、在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以劣势装备与日军精锐部队周旋了5个月,并取得台儿庄大捷,为武汉会战赢得了充分的准备时间。

徐州会战时间

徐州会战时间是1938年1月至5月。

徐州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时间是1938年1月至5月。中国第五战区部队在司令长官的指挥下,与日军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各一部,在以江苏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防御战役。

中国将士为保卫徐州,同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取得了台儿庄大捷。日军在台儿庄地区战败后,调整了进攻徐州的作战计划。4月中旬以后,担任正面防守的中国军队逐渐陷入被动,遂于5月中旬决定放弃徐州,向皖南、豫南方向转移。5月19日,日军占领徐州。会战迟滞了日军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保卫战赢得了时间。

徐州会战的意义

第一,徐州会战打击了日军占领平津,南京以来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同时沉重打击了日军主力,其中台儿庄战役是国军正面战场的第一次大胜利,令全国抗日的热情为之空前高涨。

第二,徐州会战暂时止住了抗战爆发以来国军在各个战场的溃败,使得在南京保卫战,平津保卫战溃败的部队得以休整,并有时间实现转移,为武汉会战的开展及日后持久的抗战保存了力量。

第三,徐州会战的开展牵制了大部日军,使得日军一时无暇对占领区及周边进行迫害,同时保障了陇海线等铁路公路的畅通,使得大量的人民,工厂,学校得以继续转移到后方,避免了人民财产的损失,同时为抗战保留下了宝贵的资源,这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徐州战役

详细介绍1938年徐州会战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一场关键的战役,发生在1938年。其详细介绍了如下:

一、战役背景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军企图利用战略优势快速侵占中国领土。当时的中国军队,在战略和战术上进行了积极的应对。徐州会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此次会战,是为了阻止日军南下进攻的战略要地徐州的重要防线。

二、战役过程

在徐州会战中,中日双方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武器装备。中国军队利用地形优势,展开了激烈的阵地防御,与日军进行了长时间的拉锯战。在会战期间,双方进行了多次激烈的交锋,中国军队表现出了顽强的抵抗意志和出色的战术素养。

三、战役结果

经过长时间激战,中国军队虽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成功阻止了日军南进的步伐,给予了日军重大打击。徐州会战不仅为中国军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来重新部署和调整战略,也为后续的抗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四、历史意义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大战役,其历史意义深远。这次会战不仅体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和顽强意志,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同时,徐州会战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次重要的战役,其过程之激烈、意义之重大,都使得它在抗战历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这次会战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顽强,也为后续的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