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湖(范蠡湖公园)

旅游资讯 (15) 2周前

范蠡湖,位于我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和现代都市于一体的湖泊。范蠡湖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如今,范蠡湖更是成为了杭州乃至全国知名的旅游胜地。本文将从范蠡湖的历史渊源、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现代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美丽的地方。

一、范蠡湖的历史渊源

范蠡湖原名“钱塘湖”,因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范蠡而得名。相传,范蠡曾在此湖中垂钓,以示高洁的品格。后世为了纪念范蠡,将此湖命名为“范蠡湖”。历经千年,范蠡湖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成为了杭州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范蠡湖的自然风光

范蠡湖地处杭州西南部,与西湖相邻。湖面宽阔,水质清澈,生态环境优美。湖岸蜿蜒曲折,湖中岛屿点缀其间,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春天,湖畔桃花盛开,柳絮飞舞;夏天,湖面碧波荡漾,荷叶田田;秋天,湖边枫叶如火,层林尽染;冬天,湖面冰封雪飘,银装素裹。四季风光各具特色,让人流连忘返。

三、范蠡湖的人文景观

范蠡湖周边人文景观丰富,古迹众多。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六和塔”。六和塔建于北宋时期,是杭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塔内供奉着观音菩萨,香火旺盛。还有“白堤”、“苏堤”、“花港观鱼”等著名景点,都是游客必游之地。

四、范蠡湖的现代发展

近年来,随着杭州经济的快速发展,范蠡湖周边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对范蠡湖进行了综合治理,使之成为了集观光、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现代都市休闲区。在这里,游客可以乘坐游船欣赏湖光山色,也可以在湖边漫步、品尝美食,感受杭州的繁华与韵味。

范蠡湖,一个承载着千年古韵与现代繁华的地方,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游客。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能体验到现代都市的活力。让我们走进范蠡湖,共同探寻这座城市的美好与奥秘。

参考文献:

[1] 张晓红. 范蠡湖的生态环境及其保护[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5,15(2):25-29.

[2] 王志刚. 范蠡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 浙江社会科学,2012(6):153-157.

[3]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官方网站. 范蠡湖简介[EB/OL]. http://www.yh.gov.cn/ztzl/ztzl/201709/t20170918_523739.htm,2017-09-18.

范蠡湖公园怎么坐公交车,最快需要多久

89路

西南公交枢纽站(市第一医院南) 6:20-18:00

公交东场枢纽站 6:20-17:50

途经:西南公交枢纽站(市第一医院南)-长新公寓(第一医院)(单→)-翠柳路由拳路(单←)-城南农贸市场(市第一医院西)-望鹤路放鹤洲路-放鹤洲公园-放鹤洲小区一期-范蠡湖公园-觉海寺-中国人保财险-子城南-嘉兴商城-中山东路环城东路-嘉兴火车站-新湖绿都-南溪花园-南湖高级中学东-水仙坊-万家花园-紫竹名苑南-皇都花苑-双溪花园-当代华府-南溪农贸市场-庆丰路凌公塘路-北师大附属学校-公交东场枢纽站

范蠡湖是怎样诞生的

在沅江的赤山岛上,到处都可看到和听到一个“蠡”字,如蠡施村,蠡山遗祠,蠡山饭店等,外地人有许多不识此字,可当地的人都能读出这个字来;“李”音,这里之所以叫蠡山,是因为这里曾经是春秋末期杰出的#政^/治#家,越国的右将军、相国,中国的第一个大隐,经商始祖,财神,西施的丈夫-------范蠡隐居的地方。所谓蠡山遗祠,就是范蠡的祠堂。而蠡施村,则是范蠡和西施居住的地方。

《史记》卷129《货殖列传》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谓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策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

此之前,《国语》的《吴越春秋》记载:“范蠡请辞,越王恻然,泣下沾衣,言曰:‘……去乎,妻子受戳。’

范蠡曰‘臣闻君子俟时,计不数谋,死不被疑,内不自欺。臣既逝矣,妻子为法乎,王其勉之,臣从此辞。’乃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适。”

也就是说,范蠡帮助越王勾践雪耻复国后,功成身退,辞官隐身于江湖,目前最早、也最有权威的也就是这两个版本的说法,两版本相同的是;“乘扁舟”。不同的是;“浮于江湖……”和“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适。”但不管哪种说法,都是范蠡带着西施走了。那一叶扁舟扯起孤帆,两个相爱的游子,从此飘逝于烟波浩淼之中去了

浙江嘉兴旅游景点:范蠡湖

范蠡湖地处风光秀美的蠡湖之滨,是国家重点名胜区“太湖”的主要景点之一。它占地123亩,其中水域面积约五分之二,以水景见长,是吴越时期一处古迹,相传为范蠡助越王勾践雪会稽之耻后,偕西施泛舟五湖之隐居地。

范蠡湖湖长100米,宽15米,公园占地5351平方米。园以水景取胜,相传当年西施每天梳妆,倾脂粉于湖中,螺食而成五彩,故湖中产五彩螺。宋代张尧同有诗:“少伯曾居此,螺纹吐彩丝,一奁秋镜好,犹可照西施。”范蠡湖旧有西施冢之称,相传西施亡于此,墓葬湖中,清代朱彝尊为其写下了“落花三月葬西施,寂寞城隅范蠡祠。水底尽传螺五色,湖边空挂网千丝”的诗句。湖西北岸筑有水轩一座,即西施妆台,为歇山顶抬梁式建筑,内原有范蠡和西施塑像,现妆台北墙上仍有“范少伯祠”、“浮碧”石匾二块。

西施妆台与金明教寺一径之隔,金明寺始建于南宋开禧元年(1205),明正统元年(1436)重建,当时有大殿三进、步廊10余间,其中湖天海月阁为嘉兴“五湖四海”之一。现尚存大殿一进,为硬山顶建筑,殿内陈列“传艺学绣”、“西施梳妆”、“留痕”“睢钡热”组雕像。在大殿东侧的假山上有八角亭一座,四周植有嘉兴名果,旁有“吴越轩”及九曲长桥等。

范蠡湖多名家手迹,除上面所说文徵明“浮碧”等石刻外,还有明万历车大任所书“放生池”、池郭所书“陶朱公里”碑、清乾隆时钱陈群所作《重建金明寺碑记》及王蘧常、谭建丞、张振维等名家的墨迹。

范蠡湖原名漆湖、五里湖,相传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偕美人西施泛舟于此,湖因人而得名,园因湖而得名。民国初年,青祁村人虞循真在湖畔建青祁八景,号称“山明水秀之区”。1927年至1936年,同村人王禹卿父子在虞的帮助下,利用原有基础,建范蠡园;1930年王的亲戚陈梅芳在其西侧再建“渔庄”,又名“赛蠡园”。建国后,于1952年扩建范蠡园长廊,与渔庄相连;1980年前后又拓建“层波叠影”新区;仍以范蠡园命名以上全部景点。与范蠡湖公园一路之隔的城南公园面积203亩,分广场入口区、生态游憩区、水上活动区、儿童活动区和防护绿带区,是市区重要城市公园之一。1998年5月 1日一期工程完工试开放,2000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